2Views
霧峰農業試驗所研發防除紅米管理技術
記者黃俊昇/霧峰報導
田間雜草型紅米混雜稻米收穫,容易影響精品米品質表現及經濟收益。為防除田間紅米,農業試驗所長期追蹤紅米傳播途徑,已掌握本土雜草型紅米的傳播特徵與危害特性,並建立防除管理技術,深受國家農業科學獎肯定。
農試所表示,近五年來全台田間雜草型紅米的自生苗日漸普遍,此種雜草與一般稻米品種同屬同種,紅米混雜不僅使稻種純度不足、完整米率下降,更讓米飯口感變得乾硬,若不積極防除,將擴大危害全台稻米品質,影響甚鉅。
農試所指出,目前稻作產業發展成熟且耕作高度機械化,紅米稻種容易隨著南秧北調以及共用聯合收穫機,加速紅米長距離跨區傳播。在沒有防除的情況下,紅米會競爭養分,造成精品米的碎米率增加一成,估算三百公頃耕作面積導致經濟損失可能高達一千萬元。
農試所攜手產官學研深入調查,發現最有效的防治方式,就是在當期作結束後至整地前,進行紅米管理措施,於田區先淹水七天讓落粒紅米發芽後再進行翻埋,避免落粒稻種埋藏於田間;發生嚴重的田區,在新期作秧苗移植後,連續施用三次萌前除草劑,使埋藏不同深度的紅米自生苗延後一個月發生,確保田間收穫時自生苗尚未成熟;而田埂旁地勢高且易殘存的自生苗,可在抽穗期前以人工拔除、阻絕早熟紅米蔓延。不僅有效防除紅米自生苗雜草,更可長久維持精品等級的優良米質,並避免產量減損,共創環境生態與農民生計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