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地方輔助 Togo村之屋老厝再生

 土溝社區除藝術外,也發展「阿特米」,並申請「Togo村之屋」老屋整修補助,未來將成為社區合作社基地。 (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後壁區土溝農村近年來的文化軟實力營造有目共睹,然隨著傳統農村內的老屋舍逐漸傾毀,在文化局協助下,以「Togo村之屋」向文化部申請「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獲得五成修繕經費補助,文化局也加碼補助兩成,希望讓老建築能永續利用,活化的基地更成為未來社區合作社營運空間。
 在「村是美術館、美術館是村」概念下,土溝社區成為農村藝術空間營造典範,然因村內許多建物老舊,加上傳統工法修復成本高、青壯人口外移等問題而荒廢,想要再利用有一定程度困難。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導入青年活力及建築藝術專業,進行一系列空間自立營造行動,推動社區環境及閒置空間改造活化。
 協會理事長張佳惠表示,多年來老厝成為社區重要的展示及休憩空間,但因老厝建構超過八十年,木、竹等材料明顯損壞,紅瓦屋頂破壞,嚴重漏水,雖曾以鋼板等緊急補強,仍有安全使用疑慮,此次獲得七成補助,希望除老建築能永續使用,基地活化更能成為未來社區合作社的營運空間。
 近年來透過文化局社區營造計畫補助,支持青年藝術家進駐揮灑創作,並進行友善耕作計畫,近期推出「「阿特(Art)米」包,建立社區品牌、整合藝術農村營造成果,推動農村體驗、食農教育、藝術手作等主題遊程,搭配土溝農村美術館知名度,希望轉化為提升在地經濟產業,朝在地、循環及體驗經濟的共榮目標邁進。
 基地於五月初開工,預定年底前完成,未來規劃室內為社區合作社的工作、物產展售空間,並能舉辦工作坊和講座,外部則規劃農事體驗、食農教育的解說場域及交誼聚會,從古厝保存經營,引領社區邁向地方創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