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中山大學研發全球第一顆微型化「矽光子陀螺儀驅動晶片」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建立產學研合作模式,開發複合式矽光子陀螺儀模組,研究團隊利用矽光子技術,實現全球第一顆微型化光纖陀螺儀驅動晶片,並具備可量產潛力;整體晶片體積小於5mm2,僅約一顆綠豆大小,成本也大幅降低為原本的三分之一。
中山大學光電系教授邱逸仁強調,矽光子陀螺儀模組主要應用於無人載具和空拍機等平台穩定,對於生醫檢測、自動駕駛車輛、智能機器人、航空定位系統、立方衛星等微型化導控有極大的應用市場。
兩年前,中山大學邱逸仁教授與劉人仰特聘研究員領軍,和教授王朝欽、林宗賢、李晁逵、魏嘉建、副教授于欽平、洪勇智及助理教授王俊達組成研發團隊,結合台灣半導體中心與科毅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研究能量,爭取並獲得科技部旗艦型矽光子專案計畫,研發「複合式矽光子光纖陀螺儀」。
研發團隊指出,這顆「微型化矽光子陀螺儀驅動晶片」利用先進矽光子光電積體電路平台開發,結合多個創新矽光子元件設計概念,使整體晶片體積大幅微縮,製造成本亦大幅降低,前景無限。
矽光子積體電路為近十年來相當受注目的尖端突破性技術,使用光子來傳輸與處理訊號,具有超高頻寬、高解析度、低耗能與不受電磁干擾等優勢,其應用已擴展至光感測系統、高速光連結、物聯網、量子計算與生物醫學領域。國際半導體大廠英特爾、格羅方格、三星等皆投入大量人物力開發此技術,並已有諸多商品化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