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中華副刊>砲台晨步
文/張震威 攝影/盧秀琴
從我家到槓子寮砲台,可以開車,或踏行仿古道的山徑;經過這幾年的拓寬整建,兩條路都好走。天氣好的清晨,沿路都是早起的陌生芳鄰,迎面來時交換親切問候,並在腦中檢索對方住的巷弄。
搬來此地已十年,記得年輕時郊外散步,總看長輩拄著登山杖、長柄傘,甚或一根竹木,腰間掛著收音機,播送斷斷續續的調幅音樂,真的不解其樂;忽然有一天,發現自己也握著杖,用手機大聲放歌而喜悅時,才會心一笑。
從五月天、任賢齊、倒轉到周華健、劉德華,那一日聽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並以鞋底在碎石摩擦的聲音相互應和,當下,我確定自己老了。
砲台也老了,但因有古蹟身分,越老越顯其價值;如同白髯的命理先生,擁有參透人生滄桑的絕對優勢。很難想像當年,一百八十個日本兵、不知其數的國軍,在這裡守護什麼?營盤、馬廄、砲台、貯水池,樣樣構成戰爭堡壘的情調,雖然這裡和大多數基隆的炮台一樣,其實不曾發揮戰爭上的功用。
不同年代士兵的眼瞳,從碉堡窺孔中,穿看同樣的基隆嶼、深澳港和基隆山;從日出看到滿天星斗,從溽暑看到寒冬,間或有颱風捲起的狂浪,海上的漁船隱現,也在眼底,但他們沒看過敵船來犯,敵軍搶灘。
來到堡壘高處看日出,晨曦被雲遮掩;伴隨這座在戰爭史中寂寞無用,卻也幸運無恙的砲台,繼續愉快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