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健保署日前宣布將8大類、352項自費醫材訂出民眾部分負擔差額上限,卻引發醫界反彈。對此,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11日說,他認為醫材訂收費上限決策正確,但診察費過低問題也該被正視。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師,同時也是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11日舉辦「2030健保大限」新書發表會並舉辦論壇,並針對日前健保醫材爭議提出看法。
張鴻仁認為,政府訂定醫材收費上限是正確方向,但醫師診察費過低更需重視的問題,健保給的診察費只有區區200多元,而健保署為保護民眾,訂定醫材收費上限,阻擋醫界賺錢管道,當然會引發不滿。
若醫師都能透過正常管道賺錢,何必藉醫材賺錢。張鴻仁說,醫材事件可能只是一個引爆點,未來會有更多引爆點,目前參與醫療政策發言的「醫界」,大多是醫院的經營者、擁有者,而醫院裡醫師的聲音從健保開辦至今都沒被聽到過,也沒有平台可以反應。
因此,醫師在診察費低、和醫院協商難度高等因素,才會對醫材事件如此反彈,這是必然會出現的問題。
張鴻仁說,健保體系的建置是希望人人適用同一套體系,但當錢不夠的時候,不能用社會保險的錢辦社會福利,未來有次序、有限度的階級化的保險制度無可避免,若大家都去買商業保險來補充健保的不足,那醫材問題也就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