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響應9月10日「世界自殺防治日」,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6日表示,台灣2019年自殺通報達3.5萬人,平均每1小時就有4人有自殺企圖必須送醫,儘管整體自殺率有下降趨勢,但最近3年卻發現青少年的輕生通報比例卻逐年上升,呼籲社會各界發揮「一問二應三轉介」的守門精神,打造更緊密的社會安全網,守住國家未來主人翁。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昨日舉辦「同心協力防自殺,防疫心生活」宣導記者會。李明濱表示,在政府與民間合作之下,台灣的自殺死亡率自2006年(總計4,406人,每十萬人口19.3人)最高峰,逐年下降,並於2010年退出國人十大死因之列持續至今;自殺死亡人數在2019年下降至3,864人,不僅顯示自殺防治工作的成效,亦成功傳達「自殺是能夠預防」的重要概念。
值得注意的,與2018年相比,2019年男性自殺死亡人數增加3人(增幅0.1%)、女性則減少4人(減幅0.3%);15-24歲青少年族群增加47人(增幅22.4%)、65歲以上老年族群增加5人(增幅0.5%),14歲以下較2018年相同,其他年齡層則下降。
根據2019年自殺企圖通報資料統計結果發現,全國自殺通報總計35,324人次,平均每1小時就有4人有自殺企圖必須送醫,其中男性佔35.4%、女性佔64.6%;與2018年相比,14歲以下及15-24歲自殺通報人次率上升,其他年齡層則為下降。
李明濱指出,14歲以下及15至24歲青少年的自殺企圖者中,除情感問題與精神疾病問題外,校園問題也是主要自殺原因,且今年也特別針對疫情進行調查,發現年滿15歲以上民眾約有45.4%的民眾表示自己過去一個月以來因疫情關係感到壓力,其中24.8%為日常生活壓力、23.4%為工作/經濟壓力、18.7%為心理健康壓力、17.0%為身體健康壓力、10.8%為家庭人際壓力。
李明濱表示,自殺是多重因素造成,且萌念輕生會有一段過程,因此只要強化事前保護與防治就有機會避免憾事發生,但防治工作必須是跨領與跨團隊合作,台灣在全民的共同努力下,已挺過首波的心理社會衝擊,但也千萬不能輕忽疫情的長期壓力,全民仍需同心協力共同邁向疫後心理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