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海草藍碳 台斯合作新發現

台斯合作保育「藍碳」,中山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全球首例鹽草屬海草雜交。(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訊科技暨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劉商隱與斯里蘭卡魯胡納大學合組研究團隊,透過分子鑑種,率先發現全世界第一例「鹽草屬」海草種間雜交,獲國際期刊「PeerJ」刊登;相關研究成果除可作為斯里蘭卡政府調查海草多樣性與分布的重要依據,更可提供台灣投入復育、設置海草保護區如澎湖、高美、香山及七股濕地等參考。
 劉商隱指出,該研究為全球第一篇以斯里蘭卡海草為材料並進行分子鑑種的文章,中山團隊三年間共赴斯國進行兩次採集,發現一新紀錄種與兩種可能新種,顯示過去斯國鹽草屬的多樣性被嚴重低估,且卵葉鹽草與大葉鹽草種間有頻繁的雜交;近幾年斯里蘭卡海草覆蓋率因汙染等人為因素急速下降,且種類組成與過去有顯著改變,造成豐度較低的海草有地區性滅絕的可能性。
 劉商隱表示,與斯里蘭卡環境與氣候相仿的台灣,也有豐富的海草生態系,目前本島、東沙島、鄰近離島皆有海草分布紀錄,但只有東沙與澎湖海域有較完整研究,除以上兩個地區,台灣其他海草床因海岸開發與人為活動,造成棲地碎裂化,各地族群都不大,因此較不受重視。目前台灣有紀錄的海草為十二種,但整體而言,台灣海草床缺乏全面性與長期監測研究。
 劉商隱強調,台灣須正視海草多樣性與長期監測研究並加強科學教育,宣導海草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設置海草保護區並進行復育,保護這些「台灣藍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