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彩繪人生〉姊姊罹癌 潘玉華致力基因研究
台南女中畢業校友潘玉華,以乳癌基因、視網膜抑癌基因的研究聞名於世,成就卓著,是第廿四屆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組院士,十月底應邀回校演講,在校友和學生間都引起很大波瀾,演講之後學生圍著她問不停,她很開心,笑咪咪耐心回答,她說「做研究就是要有好奇心」。
出身燕巢農家的潘玉華,父母都是農人,不識字,但是她從小就傑出聰明,而且自小打定主意一定要上大學,她的父母希望她能唸師專,她執意要唸台南女中,每天從燕巢通車到台南要花費2個小時,先坐客運,轉鐵路,到了台南要整隊一起走向學校,是一條漫長的上學之路,但是也因此訓練出她和同儕的好關係,坐車可以聯絡情感,在車上交換彼此學習問題,走路也訓練出好腳力和好體力。
生物界神鵰俠侶 研究路互相扶持
潘玉華和先生李文華博士,是生物科技界的神鵰俠侶,從大學時代就是師大生物系班對,李文華第一名畢業,潘玉華是第二名;後來先後出國留學,彼此一路的研究也互相扶持,相輔相成,李文華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
台南女中自由學習風氣則打下她最好的研究基礎;得知她要回校演講,她的丈夫李文華要她向學妹們強調「台南女中的學生都聰明有主見,有時候很難說服」。
研究是一條漫漫長路,有快樂,更多的是失敗經驗,潘玉華說要具有4C(Curiosity、Creativity、Commitment、Conscientousness)亦即「好奇心、創意、責任心和良知」,而且要能經得起「挫折和失敗」這是成長歷程非常重要的學習經驗。
染色體研究突破 命名EL22大啟發
她在研究視網膜的抑癌基因時,必須進行染色體的分析篩選,歷經三年,終於突破關鍵,她歷經多次失敗,才找到她要的序列,她將研究方法以自己英文名字EVA LEE命名,表示經過22次的科學實驗,正式將EL22寫進論文發表。過程中不斷地嘗試新方法,即使失敗也是一種學習,EL22對她自己是很大的啟發。
除了視網膜的抑癌基因研究,她還著力於乳癌基因,她的姊姊罹患乳癌,三十歲就過世;癌症基因有抑癌基因也有致癌基因,她研究其中染色體運作,她歸納乳癌患者罹病主因有家族史、初經早於十二歲,停經較晚、較晚懷孕者、使用荷爾蒙替代藥物、接觸到雌激素內分泌干擾素,如雙酚A和塑化劑、生活方式如生理時鐘沒有調整好,體重控制不佳等,都容易罹患乳癌。
台灣婦女罹乳癌 應重視環境汙染
她的家族沒有癌症病史,至今她對姊姊罹癌找不出原因,但是姊姊生病讓她在這條路上不斷堅持;長年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乳癌罹患者已經高居婦女罹癌第一,而且年齡比過去下降十歲,也比歐美國家還低;藥物研究愈來愈發達,罹癌率卻愈來愈高,潘玉華提醒重視環境汙染條件和食物攝取。 (記者楊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