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 兩大區域經濟合作成形,台灣恐被邊緣化

 李沃牆
 區域性經濟合作是指區域內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為了維護彼此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實現專業化分工、貿易自由化、取消歧視待遇及貿易的數量限制、非關稅壁壘所共同組成的區域性經濟團體,早已是全球發展趨勢。雖然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貿易成長受阻,但區域經濟合作腳步仍不停息。
 東協(ASEAN)十國,以及日本、中國大陸、南韓、澳洲與紐西蘭等十五國於今年十一月十五日舉行視訊高峰會,並簽署全球最大的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整體關稅廢除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一,已接近「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個涵蓋區域經濟整合占全球百分之三十的GDP與貿易,也將是日本與大陸、南韓之間的第一個自由貿易架構,備受全球矚目。
 此外,二0一八年一月二十三日,CPTPP的十一國代表決定於同年三月初在智利簽署該協定;接著於三月八日在智利聖地牙哥舉行簽署儀式,並於十二月三十日正式生效。目前除少數農產品可以不需要取消關稅外,工業產品幾乎完全取消關稅。等最終完成執行,日本及越南市場自由化約百分之九十七、智利及加拿大約百分之九十八,其餘國家達百分之九十九至百分之一百,高於RCEP。
 據悉,台灣的貿易主要對手國,南韓政府也在積極研究加入由日本主導的CPTPP;原計畫在二0一八年上半年之前決定是否加入CPTPP,但由於擔憂日本企業可以向南韓實行低關稅或零關稅出口,恐對南韓製造業帶來嚴重打擊,遲未做出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RCEP的十六國占台灣貿易額百分之五十七,投資比重約百分之八十二左右。東協長期以來為我重要貿易及投資夥伴;台灣未加入RCEP,不僅影響台灣對東協國家的貿易關係,亦不利於新南向的推動。而CPTPP人口近五億,大於歐盟地區、GDP約十兆美元,占全球GDP的百分之十三、全球貿易總量百分之十四點九、也占台灣貿易比重的百分之二十五及對外投資比重的百分之三十,其重要性殆無疑慮。
 持平而論,台灣目前的自由貿易覆蓋率僅百分之九點六九,遠低於日韓及新加坡等國。RCEP成員國的平均關稅廢除率逾九成,成員國在享有貿易關係優惠下,將有利於貿易的推展。未來東協與中日韓間經濟合作將更加深化,對台產生排擠效應益加顯著,台灣恐有被邊緣化危機。
 另在個別產業影響方面,台灣的資通訊(ICT)等高科技產品因已受到WTO的資訊科技協定(ITA)零關稅優惠,對輸往東協或其他地區沒有影響。台灣的汽車零阻件、鋼鐵業因主銷歐美,影響較為輕微。但石化業受影響程度最大,主因是台灣石化產品以出口為導向,這幾年又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銷往東南亞規模漸增,而中國石化也銷往東南亞,且享有關稅優惠,將不利於台灣業者;而日韓石化業雖較以往式微,但在RCEP助攻下,台廠實難以匹敵。
 其次為紡織業及工具機及鋼鐵,受關稅影響也相當大,必須有因應策略。政府當務之急,除了要設法降低對相關產業的衝擊,輔導石化、紡織及工具機進行多元布局;並協助產業升級轉型,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率,提升國際競爭力外。應積極加入CPTPP或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談判,並與東協國家簽署雙邊貿易協議(BTA)。不過,台灣無論加入CPTPP及FTAAP,都無法繞過中國大陸的影響。換言之,兩岸關係將是台灣開啟區域經濟合作大門的金鑰。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