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生〉退師翁鴻山 以成大為家

1845
翁鴻山奉獻一生心力在成大,至今仍每天回到化工系的研究室工作。(記者楊淑芬攝)

成功大學許多老師以校為家,即使退休了,仍然天天到校上班,化工系講座教授翁鴻山是其中代表人物,週一到週五都如常上班,有時候假日也會到研究室,目前他投入《台灣工程教育史》編纂工作,預計十四冊的教育史,明年出版,將為台灣工程教育留下珍貴史料。

翁鴻山是標準成大人,畢業自成大化工系、化工研究所;研究所畢業後即擔任化工系講師,1974年在美國西北大學取得化工博士,旋即又回到成大任教;期間1990他曾經在高雄工學院出任化工系主任和教務長,僅一年時間,又回到成大,從念大學開始,至今在成大已經超過50多年。

翁鴻山在學術專業上專研觸媒及反應工程、觸媒法防治空氣汙染、燃料電池觸媒之改良、二氧化碳減量等領域。由於成就卓越,獲獎無數,曾擔任亞太反應工程研討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也曾擔任第二十屆國際反應工程研討會科學委員會委員,都是台灣唯一代表。

他行政經驗非常豐富,歷任成大化工系主任、化工所所長、研發會執行長、副校長、代理校長、生物科技中心主任、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籌備處召集人、教育部顧問室顧問等職。擔任成大研發會執行長及副校長任內,協助校長規劃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推動建教合作及舉辦藝文活動,皆獲得好評與回響;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和成功大學校長遴選辦法,都是由他主導帶領草擬辦法。

成大博物館為校史代表人物留下傳記,翁鴻山傳記在2016年出版。(記者楊淑芬攝)

他個性嚴謹、視野宏觀,完整的行政資歷讓他對成大校史如數家珍,舉凡成大的校地擴展史,從成功校區擴展到安南、歸仁校區,他無一不知,成大的學院系史變化,也無一不曉,成大歷任校長的豐功偉業,他也都點滴在心;說他是成功大學的活字典,一點都不為過。成大博物館2016年選他為代表人物之一,出版《校史人物系列─翁鴻山校長》

翁鴻山經常親自導覽化工系史館,圖為南一中學弟參觀時,他擔任解說。(圖/翁鴻山提供)

翁鴻山在2009年從化工系退休,仍然不誨不倦,退休後全力投入史料和歷史文物的搜集,2012年成立「化工系史館」,翁鴻山說成大化工系歷史輝煌,比台大化工系還早創立10年,也最早設立碩士班、博士班,到目前為止仍是國內大學中規模最大的化工系。

歷史悠久,典藏豐富,翁鴻山將化工系歷年使用的實驗器材重新整理,模擬單元操作實驗室情境,再搬出很多年代悠久的文物,如早年手寫的排課表,或是實驗儀器等等,這些寶貴的文物不僅是台灣僅有,即使日本、德國也相當稀少,許多人都說走一趟成大化工系史館等於看了一部台灣化工發展史;更難得的是有人參訪,他經常親自導覽解說。

他曾撰寫成功大學工學院院史《工學潮源》「沿革篇」、編纂成大化工系系史《化工潮源》;擔任《台灣化工史》總編輯;近年來他的心願更宏大,正著手編纂《台灣工程教育史》,邀集全台灣各大學的工科學門的教授群,積極投入投入,編寫過程中,也舉辦相關的工程教育史料展,未來出版,將是台灣教育史上最大盛事。

(記者楊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