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3歲幼童有次哭鬧不停,家長原本以為是小感冒,打算手邊工作忙完再帶去看醫生,不料幾天後孩童耳朵竟流出膿水,才急忙就診,經檢查診斷為急性中耳炎,鼓膜已破裂流膿,轉診至耳鼻喉科做後續治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杜戎玨表示,中耳炎顧名思義是中耳腔發炎。大部分為細菌感染造成,通常在感冒一段時間之後,喉嚨裡的細菌會經由連接中耳腔和咽喉的耳咽管跑到中耳,導致中耳腔發炎。
其中,最常見的病菌包括肺炎鏈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及卡他莫拉菌等等,在小朋友較容易感冒的秋冬季節,也較好發中耳炎。
他指出,幼童比大人容易得中耳炎,原因是小朋友的耳咽管尚未發育完成,和大人相較,小朋友的耳咽管較短,也因此細菌容易跑到中耳腔。尤其6歲以下幼兒的免疫力較低,容易感冒,要特別注意。
在治療上,杜戎玨指出,大部分中耳炎是細菌造成的,通常會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延誤治療,可能會有中耳積水問題,或是造成聽力受損。有研究指出,中耳炎未妥善治療,是造成小朋友聽力損傷的常見原因,不可輕忽。
此外,中耳炎還有一種較少見的併發症,就是造成耳後突出部位的乳突發炎。這種情形較為嚴重,因為細菌鑽得深,須做頭部電腦斷層檢查,以確定診斷,病人通常要住院注射抗生素治療。當小朋友發燒伴隨耳痛及耳後乳突紅腫時,應立即就醫。
杜戎玨也提到,一般感冒症狀包括喉嚨痛、流鼻水、咳嗽、發燒等,中耳炎可能也有這些狀況,與感冒最大的差異是會出現耳朵疼痛現象,也可能會覺得耳朵塞塞的、聽不太清楚,而且中耳炎常劇烈疼痛起來,多數集中在單側耳朵,少數為兩邊耳朵都痛。由於不少的孩子年紀太小,還不會透過言語表達耳朵痛,常以哭鬧、抓耳朵來表現,因此提醒家長要多加留意,感冒可能誘發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