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雪娟∕南市報導
俗稱「大菜市」的「直轄市定古蹟西市場」完成修復,外廓賣店在鷹架卸除後,立面重現天日,精緻的徽章和帶狀圖案顯露,讓人眼睛一亮。
市府推動西市場修復歷經數年,民國九十二年指定為古蹟,一0六年五月啟動第一階段西市場本館修復,第二階段的外廓賣店於一0九年十二月底完成修復,耗時三年半,經費一億九千餘萬元,日後將由市場處接手西門商圈周邊景觀與活化再利用工程。
文資處指出,西市場後因商業發展興盛,街廓土地開始分割轉讓,商家與攤商改建,導致西門路側建物高低參差不齊,如今西市場、外廓賣店修復完成後,將可銜接府城人文經濟軸帶、林百貨、孔廟文化園區與南美館,至中正路戎館、河樂廣場等處,將成為都市觀光、人文藝術、文資保存複層中心,有效活絡中正路及國華街商圈,再現往年榮景
文資處透露,西市場堪稱近代鋼筋混擬土發展見證者,根據記載,台灣最早引進鋼筋混凝土於一九0九年,迄今超過百年,有別於木構與磚構材料特性,歷經歲月風霜,一旦結構物內的鋼筋發生嚴重鏽蝕或混凝土出現風化龜裂,考量結構安全及使用性,多數「打掉重練」,如何構造保存,混凝土檢修作業格外具挑戰性。
以西市場本館北翼棟入口山牆為例,文資處說,即是典型「外表無大礙、內部多損壞」的破壞形態,當初經檢視,入口山牆內部鋼筋嚴重朽斷,混凝土呈現崩裂斷落傾向,以現代建築安全而言,幾乎無法保存,經修復團隊多次嘗試調整,以「解體」為基礎,導入「層次」概念,過程雖曠日廢時,讓原須全面拆除的入口山牆,至少能保存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