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海大鯊魚資源研究登自然期刊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劉光明教授兼所長,與其所屬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鯊魚專家群,針對全球半世紀以來三十一種表層鯊魚及魟進行資源下降評估,結果發表於全球最具權威的自然期刊「Nature」;劉光明強調,過度捕撈是造成海洋破壞的主要原因,也造成全球鯊魚和魟鯊魚及魟物種資源減少,將近四分之三的標誌性物種有滅絕風險。
研究團隊以生命地球指數及紅色名錄指數兩項指標,追蹤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s)及永續發展目標(SDGs),研究結果顯示,自一九七0年以來,由於漁獲壓力增加十八倍,造成表層鯊魚及魟物種資源減少百分之七十一,且四分之三的標誌性物種有滅絕風險。
鯊魚及魟生長緩慢且產子數少,極易受到過度捕撈影響,研究團隊蒐集目前最完整的生物學及漁業相關文獻及資料,同時參考過去區域性漁業組織資源評估調查進行分析,所得到的結果極具學術價值,也對全球表層鯊魚及魟資源管理與保育有極大貢獻。
劉光明教授同時擔任海大鯊魚永續研究中心主任,劉光明表示,嚴格執行禁捕或基於科學的預警式漁獲量管制,將可避免資源的崩潰,研究團隊未來會再針對其他底棲性鯊魚及魟魚進行評估,盼達成資源及生態系永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