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北港溪人文關懷協會舉辦牛墟文化節 延續牛墟文化

北港溪人文關懷協會有意再度舉辦牛墟文化節,延續日益消失的牛墟文化。  (記者劉春生翻攝)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針對牛年的到來,雲林北港溪人文關懷協會有意再度舉辦牛墟文化節,希望雲林縣政府等相關單位協助,延續日益消失的牛墟文化。

雲林縣北港鎮北港牛墟是全台僅存的三處牛墟之一,今年鎮公所配合牛年的到來,擴大經營牛墟,攤位已超過五百攤,形成一處極具特色的常民市集。由於牛墟位於北港溪河川地,公所未來擬與河川局合作,規畫周邊親水、親子空間,打造更多元化的北港牛墟。

北港鎮公所表示,目前全省僅存北港及台南善化、鹽水等三處牛墟,北港牛墟每三日一市,雖然已經沒有牛隻交易,但因什麼都賣,包括牛鈴、牛軛等牛隻用品,以及古玩、二手物品、龜鱉、小雞小鴨、魚鳥寵物、各種小吃等,吸引許多民眾前來挖寶。

北港牛墟位於北港溪河川地旁,原本缺乏整地規畫,經水利署第五河川局進行「北港溪魅力河川」工程,目前已煥然一新;但因腹地廣大,未來將請河川局持續協助,在周邊打造親水、親子空間。

北港溪人文關懷協會創會理事長蘇健榮表示,當時的雲林縣政府文化局長林日揚全力支持辦理牛墟文化節,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但後來相關單位並沒有計畫延續,導致牛墟文化日益沒落消失,非常可惜;新冠肺炎造成各地景點人潮減少,但北港牛墟仍然人潮聚集,並未受到疫情影響。

民眾表示,牛墟市集是開放空間,重新規畫後場地比之前更大上一倍,人群不會像以往那麼密集,因此大家比較不會擔心染疫。地方文史工作者蘇健榮指出,台灣自明清以來,大陸閩粵地區陸續移民來台開墾;日據昭和年間,全台共有八十餘處牛墟,整個農村可說是牛的文化,如今農耕機械化,牛墟已沒有牛隻交易,卻發展出獨特的常民文化,在牛年逛牛墟,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