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皺襞或內側半月軟骨?

■吳重達

在病房護理站,1名要下大夜班的護理師找醫師諮詢,表示她左膝內側已痛了近1個月;先前問另1名骨科醫生,對方稍問一下狀況就直接說她的內側半月軟骨破了。自此她擔心不已,看到醫師顧不得趕緊下班、休息,先問清楚再說。

她規律地做瑜伽,也做重量訓練、負重深蹲及硬舉,不記得近幾個月有受傷,膝痛是慢慢發展出來的。運動後會痛,休息個1、2天就會恢復;運動後再痛,如此循環。她指出,痛處在膝關節內側,介於臏骨內緣與股骨內踝之間。醫師的理學檢查在她形容處找到壓痛區,由股骨內踝上方往下直到內側關節面。做McMurray氏半月軟骨測試結果,不敢斷言是半月軟骨破了。

根據其病史與理學檢查,醫師初判應該是個皺襞症候群,而不偏向內側半月軟骨破裂。在年輕人半月軟骨要破,一定有他記得的傷害發生,外部作用力必須夠大;基本上,膝關節得承受扭力,軟骨才會破。教科書載明,半月軟骨破裂的標準症狀是波浪型症狀,即好個幾天,接著症狀明顯,壞個一陣子,避免運動、休息後症狀消失或改善,如此循環。

醫師請護理師做腿後肌拉筋運動,強化四頭肌;瑜伽可照做,深蹲則先不用重量;硬舉則先用輕重量,頻率可增加,得到相同的總重量,運動後加強冰敷,觀察1個月症狀應該會改善。因為,增加臏骨─股骨空間,減少摩擦與降低軟組織發炎,皺襞症候群就會改善;如果追蹤時症狀仍在或惡化,半月軟骨受傷可能性就大增。因為,半月軟骨缺乏血液循環,不會自己癒合,此時醫師就會安排檢查確立診斷。

皺襞症候群與內側半月軟骨破裂之症狀、理學檢查結果重疊性高。有時,即使有經驗的醫師也會一時分不清。醫師利用上述「時間換取診斷」的方法還很有用,年輕的護理師觀察後症狀大幅改善,2個月後恢復完全運動。

(作者現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