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營社大在公民素養週討論疫情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新營社區大學目前雖已暫停上課至六月初,為強化疫情下的學習力,日前在「公民素養週」帶領全校將近千名學員,針對一年來的疫情影響,透過公民參與的交流回顧,分享抗疫的學習經驗與專業知識。

新營社大指出,在統整學員回饋意見中,最受關注是「廢棄口罩的汙染」,口罩是最重要的個人防疫物資,但未妥善處理的廢棄口罩反而成為嚴重的汙染源,據環保團體的資料,海洋廢棄物出現大量口罩、手套、噴瓶等防疫物品,防疫期間雖因工業活動減緩而降低空汙及水汙,防疫物資卻造成另一種環境負擔。

新營社大表示,社大因開設多種外語課程,學員中不乏新移民,對各國在文化差異下對疫情進行應對措施,及因應疫情以公權力採取限制人民自由權利的規範進行討論;具有醫護背景的師生,也在過程分享抗疫的專業知識,更詳細介紹「疫苗」的種類、作用機制,讓學員對疫苗有深入的認識。

新營社大主任張文彬主表示:社大不僅是成人學習的場所,更是公民教育的場域,「公民素養週」主要在提升民眾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與參與度,而社大師生來自社會各階層,各有其專業背景,在疫情衝擊下透過交流和學習,促進成人教育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