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照片提供 湯長華
大概十多年前,每逢端午我就特別忙,來回辦公室與肉粽名店,填寫冷凍宅配表格排隊付款,之後還要幫老闆穿梭市區,四處把粽子送到他一大串好朋友的手上。其實以臺南人嘴叼的程度,只要屹立不搖的店家,都有他們的長處,要吃到難吃的還不太容易,家裡也因此久久不包粽子,買現成的實在省事太多。
今日從冷凍庫取出一個粽子放電鍋,是愛吃北部粽的朋友給的,就因為我說:「我人生從沒吃過欸。」她拿粽子給我的時候,連自己都說:「我是很喜歡吃北部粽啦,啊…就…油飯啊,哈哈。」
小時候的端午節,我不忙,家裡可忙得很。
媽媽一定忙,她不但要上班,還要去運河練習划龍舟。她工作的報社每年組隊參賽,她都是搶旗手。其實從沒到過現場親眼目睹媽媽比賽,不過家裡有幾張她在龍舟上的相片,現在拿出來看還是覺得稀奇,雖然我們也長大了,身邊的朋友都組隊比賽過。
外婆一定也忙,她要包粽子,準備掛門口的菖蒲艾草,準備午時水給小孩洗澡,順便做幾個香包。我想不起來那些香包到底什麼香味,老早都丟掉,只記得都是小動物造型,帶去學校很威,沒有人身上會有跟我一樣的東西。
我還記得直到幾年前的端午,剛好在某阿姨家聚會,她早早備好水桶,曬了午時水,時間一到就叫我們這些「小孩」趕緊去廁所沖一下。
人類喜歡照著節氣在不同節日進行各種儀式,好像做完可以永保安康。
吃著人生第一個3D油飯(別攻擊),豪雨打在屋頂上,真的像在撒豆子,沙沙作響,連電視主播的聲音也蓋過。
順手關掉煩人的疫情新聞,戴上耳機,挑了集This American Life的podcast。
主持人Ira提到,與朋友聊天的時候,許多人問起「哪部是你看過最多次的電影?」
七零年代沒有Netflix,也沒有MOD電影隨選,就連「第四台」也少有,因此一些旅館會挑選幾部片子,在幾個頻道不停循環播放,算是提供比較不同的視聽娛樂。
Ira憶起兒時隨家人在不同地方度假,一次在佛羅里達待上整個禮拜,偶爾父母親夜間出門吃燭光晚餐,還有碰到幾天的下雨,他與妹妹就留在房裡,從不同時間點切入循環播放的娛樂頻道,看「此生看過最多次的電影」。
「海神號」,講一艘郵輪被海嘯打翻,一部可能不是多偉大不過有很多情緒的電影。」Ira說。哎呀,想起來了,我小時候也看過,這部應該算是此生第一部災難片,雖沒有先進的特效,可是有起伏的情節和許多許多的情緒。其中一段是個有心臟毛病的胖太太,勇敢下潛解救被困在水底的牧師。鏡頭裡的她,晚宴裙都漂浮起來了,直接看到好大件內褲,我吃吃笑,覺得大內褲有點醜又很尷尬。但等她救了牧師回到岸上,馬上心臟病發死掉。
剎時我腦袋轟隆隆響,災難不在乎好人壞人,掃過去就是屍橫遍野。
一部電影放映時,通常前面坐著幾十排的觀眾,在黑漆漆的空間裡,用短短時間,專心體會不同生命的故事。那晚我霸佔整台電視,看完整部海神號,縱使心情經歷劇烈震盪,仍備感尊榮,激動得想要尖叫。
沒想到幾十年後,一部電影前面,真的只坐一個人了。
沒有吉拿棒,沒有可口可樂,沒有貴得離譜的焦糖爆米花。我甚至想起第一次在美國進戲院看戲,經過擺放巨量的番茄醬、酸黃瓜、餐巾紙、冰塊機的櫃台,桌面還裝有一大罐化開溫著的奶油,當時還不了解那要幹嘛用,後來見許多觀眾經過就隨手壓好幾下,淋在手裡那一大袋才爆好的熱騰騰爆米花。原來脂肪要這樣子吃,很油很膩很香很上癮。
疫情肆虐下,能在戲院好好看場戲,像是上輩子的事。
有條新聞說彰化清水岩寺甘露泉,每年端午吸引大批信徒前往取「午時水」,但這次的武漢肺炎三級警戒,廟方「封泉」,創下寺廟創建300年以來頭一遭。眼看無法一如往常,約朋友到運河邊喝啤酒吃小吃,滿身大汗看划龍舟,真沒料到2021依舊凶險,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繼續大鬧人間。
今年消失的那個端午夜市,裡頭有個香包攤,我總是很留戀地來回經過好幾遍,最後一個也沒買。每年老起不來去早市買菖蒲艾草,現在想買也不敢去。
天天經過運河,河面只剩街燈倒影,龍舟今年是下不了水了。
粽子也許會一直存在,那端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