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策站/中美科技戰番外篇〉中國發表科學論文質與量正趕超美國的聯想

1942
科學技術研究若是很豐富,可以增強產業的競爭力,也可以促成尖端武器的研發能力。(取自美國空軍臉書)

■烏凌翔

去年八月十日,日本經濟新聞發佈「中國科學論文篇數超美,躍居世界第一」的報導。整整一年後的今年八月十一日,日本經濟新聞發佈「中國論文質量躍居首位」。這裡所謂的科學,都是指「自然科學」,自稱也是科學的「社會科學」不算在內,譬如政治學。

在美、中科技戰如火如荼之際,拜登政府聚焦於技術及產業—譬如半導體、電動車用動力電池、疫苗與藥品、稀土—之際,兩強在科學層面的競爭,長遠來看,更值得關注。為什麼?前述日經新聞第二則報導中有一句評論,就是答案:「美國一九五0年代以後在科學技術領域一直領先於世界,這是產業競爭力的源泉,也是支撐軍事上優勢的基礎」。

換言之,學術論文是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的指標,而一國的科學技術研究若是很豐富,可以增強產業的競爭力,也可以促成尖端武器的研發能力。產業強大,就能透過商貿活動創造GDP,繼而活絡經濟;經濟力強大的國家,就有經費挹注軍備競賽,進一步增強最實質可見的國力要素—軍武。這就是美國在二戰後展現的良性循環,而日經新聞認為「中國正在動搖這個基礎」。

當然不能根據日本媒體兩篇報導就遽下判斷,說中國總體科技實力已超越美國了,因為中國科學論文發表-在數量上—多於美國早就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論文不能靠人海戰術,要講究品質,其次,中、美兩國著重不同科研領域,要分辨中國在哪些領域超越美國了,才能看出兩強科技實力的全貌。

日經新聞的依據是調查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的資料,去年針對論文數量的報導,沒有說明來自多少份期刊,但日經新聞引述了中國二0一六至二0一八年的論文平均篇數為三十萬五千九百二十七篇。這麼龐大的數量,考慮一份期刊通常是月刊,一期上刊大作約二十五篇左右,一年就是約三百篇論文,一年三十多萬篇,大約來自一千份期刊,除以被調查的八個學門,就是一個學門全球平均入選大約一百二十五份期刊,雖不至「撿到籃子裡都是菜」,但也不算太少,因為世界上科技水準較高,能發行夠水準科技期刊的國家,也不過二十多個。

比較一下:英國最老牌的自然科學期刊《自然》也從二0一四年開始進行科學類的期刊統計,對於品質更為挑剔,四個科學學門,只挑選全球八十二份所謂高品質期刊(82 high-quality science journals),為全球所有國家的科學貢獻進行排名。《自然》雜誌所做的兩種「自然指數」排名中,美國一直都是第一,中國一直都是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指數」顯示的中國追趕勢頭,跟科睿唯安所做的統計結果相同,十分驚人。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本文開頭引用的日經新聞報導,有一幅不准轉載的圖表中,代表中國論文產量的紅色曲線,有點像股票連漲五個停板的線圖。

那麼,中國在哪些科技領域追趕上、甚至超前美國了呢?

按「自然指數」針對四大自然科學領域—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最近一年的統計,中國在化學的高品質論文數量,超過美國,大約是一點五八比一,其它三項美國都大幅領先,生命科學論文數量更高達四點五九比一。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未完,全文請見中華新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