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台文館閱文學 文化局鹽分地帶文學 金鼎獎雙璧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甫升格為三級機關的台灣文學館和台灣歷史博物館,紛傳好消息,由台文館出版的《閱文學:臺灣文學館通訊》獲得金鼎獎優良雜誌類出版品肯定,這也是台文館開館十八年來,首度獲得該獎項;台灣歷史博物館的《Watch Taiwan觀台灣》也獲該獎項肯定。
台文館表示, 《閱文學:臺灣文學館通訊》以季刊形式,一年出版四次,已有多年歷史,以文學為中心,推廣文學,近年改版,從編輯思維出發,透過清晰設計,創造一致性視覺體驗,並以閱讀為溝通核心,透過平易近人,帶點雜誌風格呈現,讓文學透過閱讀,走入生活裡。
編輯結構分三部分,包括「文學工場」,以文字產製現場為選題方向,從書店、作家及編輯等三個角色呈現,「作家與談」以雜誌少見的長篇深度訪談為切入點,以人帶入文學;「專題故事」呈現當期討論議題,以各種文體方式組合,訪談、邀稿、資訊整理、對談、學術寫作等,提供讀者多元閱讀習慣;「另一種文學」呈現台文館透過紙上博物館、文學筆記、拾藏物語、典藏再現等呈現。
雜誌邀請香港知名設計師擔任藝術指導,整體設計風格以簡潔清楚呈現,以字型選用及中間留白、文字為主的刊物形式,創造閱讀的動線空間,每個章節以開門頁大圖,創造閱讀的律動。
台史博的《觀台灣》雜誌獲獎無數,今年逢台灣文協百年,特地以「起造新世界」為題,回顧第一代台灣文化人使命及當時的世界局勢。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第一本由地方政府策劃發行的全國文學刊物《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獲第四十五屆金鼎獎優良出版品雜誌類肯定,充分展現風土文學精神。
「鹽分地帶文學」源自人文薈萃的大北門地區,該區土地貧瘠,當地居民凝聚出強烈的在地情感與堅毅意志,日治時期一九三0年代,更培養出包括吳新榮、林清文等世稱「北門七子」和許多著名詩人文人,文學作品多具有獨特鹽村風情及高度本土自覺意識,在台灣文學發展歷史中,留下深遠重要影響。
文化局說,市府正規劃興建鹽分地帶文化中心,硬體規劃,軟體先行,二00五年起出版《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至今長達十六年,長期關注台灣文學深耕發展,提供作家發表文學創作平台,去年起更以「台灣第一本風土文學誌」轉型,著眼台灣豐沛的文學創作能量,每期規劃主題,帶來充滿風土文化特色的內容。今年更邀請知名作家廖玉蕙、劉克襄、鍾文音、凌性傑、董淨瑋,擔任專欄作家,提升可讀性並加深文學縱深,紮根地方傳承文史文學記憶,保留在地獨特風味,創新風土文學的書寫魅力。
《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將於十一月發行最新第九十五期「宅南進行式」。歡迎鎖定臉書粉專了解書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