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湯朝村/嘉縣報導
食道癌早期不易察覺及檢測效果差,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中正大學機械系教授王祥辰提出一套「辨識食道內視鏡影像頻譜特徵分析方法」,不只能辨別癌病變,還能明確指出食道癌期數。該技術準確率高達85%。
王祥辰表示,表淺(早期)的食道癌變病灶在傳統內視鏡下時常邊界不明,容易被忽略,有時甚至無法辨別與食道正常組織的差異性。他說,一般醫院針對食道癌的診斷需使用內視鏡檢查,且醫師大多仰賴肉眼和經驗判斷,較難精確判斷早期癌變。
王祥辰與高醫醫師吳宜珍團隊合作,由中正大學團隊開發出一套「辨識食道內視鏡影像頻譜特徵分析方法」,只要透過內視鏡檢查的影像,不需切片,就可精準判斷分辨病人的食道是正常狀態,還是罹患輕度、中度、重度等食道癌期數,準確率高達85%。
內視鏡檢測包含標準白光、碘染色及窄頻成像的技術,中正大學研究團隊把這三種影像透過超頻譜影像技術、主成分分析等光學檢測方式,轉換成頻譜資料。藉由這些頻譜資料能辨識出更多的癌症期數或類別。
王祥辰指出,團隊採用的超頻譜影像技術還有另一項特色,就是能把一張病理影像擴充為400張,讓樣本數巨量化,克服大數據原本不足的問題。此外,這項技術所開發出的儀器具有高鑑別度與簡易的人機介面,甚至成本比市面上的高光譜儀器還便宜。這項分析方法除已取得台灣、美國專利,更發表於國際期刊「科學報告」。
中正大學表示,教授王祥辰研究超頻譜影像技術長達11年,曾將該技術應用在口腔癌、皮膚癌以及黃斑部病變檢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