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有機大豆再進化 花蓮農改場建立智慧省工生產技術平台

田間氣象及土壤訊息系統。(花蓮農改場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國產有機大豆生產再進化!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推動高效率省工農機有成,小農耕作有機大豆面積連翻二十倍,並首創智慧化監測系統導入大豆作物,農民預警管理用Line就能搞定。

台灣每年消費大豆二百六十萬公噸,市場供應高度仰賴進口,每年進口量二百五十萬公噸以上。響應轉作進口替代作物,花蓮有機大豆栽培近年來持續成長,目前栽培面積約二百五十公頃。

而為突破人力缺乏及氣候變遷造成的產業瓶頸,提升有機大豆產業競爭力,花蓮農改場研發改良農業機械及導入智慧化系統,整合推出全國首創的「有機大豆智慧省工生產技術平台」,不僅大幅提高生產效率,該平台更甫獲經濟部「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肯定。

花蓮農改場研發推出一系列省工機械,包括附掛式旱田播種機、旱田除草機、畦間中耕除草機、選別分級設備、粒徑分級機等國產農機。解決有機大豆生產過程中播種、除草、選別分級等作業的困難。

花蓮有機大豆栽培近年來持續成長,生產效率與品質大幅提升。(記者林有清攝)

過去單一小農以人工生產有機大豆規模多在零點一至零點五公頃,目前單一小農耕作面積突破十公頃已不困難,生產面積翻轉二十倍!而生產面積達二十公頃以上的單一農場也已超過三場。由於播種、除草、選別的生產成本相較於以往降低九成以上。換算每包一斤裝的有機黃豆,農友可以多賺十四元。

花蓮農改場推出有機大豆智慧化管理系統,翻轉「看天吃飯」的傳統印象,分析十年氣象大數據,首創「大豆智慧防災曆」,且應用大數據分析建立病蟲害及施肥等栽培建議。農友只要使用手機或平板,就可以看到自己田區的數據和攝影,實現遠距監控。在田區若出現如強降雨、土壤過度乾旱等需留意的情況,系統也會自動向綁定的LINE帳號發送警示訊息,提醒農友留意。

目前與花蓮場合作的有機大豆農友耕作總面積約九十公頃,占轄區宜蘭與花蓮縣的大豆生產面積三分之一,預估每年透過此平台可避開風險的生產值約五百四十至九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