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一號人物】跳脫醫界闖設計 廖瑩怡向美而生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作為一個醫生的身分,見證生老病死,廖瑩怡看見許多不只是單純生病的身體,也看見許多心理影響了生理的案例,因病情、因生活等等,導致難以解開的心病,變成生理的病痛。對她來說,拿起手術刀,面對的是背負著家屬期待、背負著生命的重量,甚至是病人本身,對於自己人生的期待與失望,種種情緒,在醫院的場域裡,顯得特別濃烈。直到她向自我內心探問,終於找回童年萌芽的美麗感召,她嚮往美的心,對於美的追求,像是向日葵追求陽光一般天性使然,也讓她發覺原來醫治心病的妙方,可以透過「美」的事物,點滴中影響生活,就能讓心境轉好,療癒彼此。毅然決然放下人人稱羨的鐵飯碗,帶著當時有點天真與傻氣,飛越半個世界到歐洲米蘭學習設計,也因為放棄了原有舒適的一切,更決心要在米蘭將作品做到完美,也因此向世界嶄露她對美的天賦。

逆勢家族期待 不畏眼光

過去臺灣民風純樸,為了有高成就,都鼓勵高學往醫界、科技界等等領域邁進,而廖瑩怡來自醫生世家,從小耳濡目染醫學知識,成為醫生似乎也是意料之內的順理成章,但正因如此,她反而看見醫學之外,臺灣所缺乏注重的事物,這個發現來自於生活觀察,在臺中長大的她,看見當時到處矗立的酒店建築、缺乏規劃的街道、新舊建築並列等現象,發現臺灣缺乏「被美化」。她在學生時期,對設計與美麗的事物就有著強烈的感受,也曾榮獲國家藝術獎,也曾嶄露自己擁有造美的天賦,當看著藝術創作、美術作品、設計等,她發現透過它們可以帶來新的審美觀,並讓人願意持續追求更上一層樓的美感,同時可以療癒低落的心情,帶來轉念。

 

廖瑩怡說:「其實臺灣的醫學發達,來自於人才輩出。」作為醫生面對手術臺上的生命,看遍生老病死,救治醫治許多生命,其實是生理與心理相互影響而成,讓她對於生命有了更多領悟,就像達文西與Armani也曾歷經醫學工作,但選擇擁抱生命,潛心創作,讓這個世界多一些美好事物,改善生活、治癒彼此,減輕一點痛苦,她說:「醫師只能救治身體,卻救不了人們心裡面的病。」臺灣不缺醫生,缺的是美麗的能量,年輕時候順應家人期待穿上白袍,醫治人們的病痛,但她發現自己更希望能夠治癒人心,受到達文西與Armani同樣結合醫學與設計的啟發,更強烈嚮往藝術,讓她經歷被指責、不被理解,甚至全世界都認為她很傻氣的過程,仍然說放下就放下,跳脫醫界舒適圈,飛往歐洲學習設計,逆勢家族期待,不畏世俗眼光,不怕沒有人支持她,努力追求心中嚮往。她心中對於藝術美學的熱愛,對於面對生命之前充滿善和溫暖的心,點滴內化成她日後跨足時尚設計的種子。

卸下白袍 跳脫框架

她的書《時尚無罪心是魔!》提到:「醫者助人有限,但藝術的影響力卻是無所不在。」到義大利米蘭學習設計,從醫的她轉換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一個在理、一個在文,對她來說充滿挑戰,啟發她設計能夠帶給人們心靈上的治癒的轉捩點有三件,第一件事,曾經遇過一位病人,一開始見面時態度不是很好,當用超音波幫她檢查之後,卻讓她鼻酸到心都要碎了,年紀輕輕23歲的女孩,滿肚子都是腫瘤,那樣不舒服的狀態,像是被世界早早宣告死刑,要怎麼笑得出來?同時,她有醫學系同學早婚,生了小孩沒幾個月卻夭折了,這兩個經歷讓她深深感受到生命的無常,人的離開是毫無預警的,體悟到要好好把握每個當下,有可能下一個離開的是自己,她要讓人生的每天都沒有遺憾,她希望能夠去見識熱愛的美麗事物,有著儘管跋涉多國也一定都要看到的決心。

第二件事,是她遇見設計領域的人生導師—郭叔雄老師,廖瑩怡分享,老師是工業設計的先驅,也是全臺灣第一個開室內設計公司的人,留學德國跟美國,當時還是醫生的時候,一個周末在臺中榮總值班,一個周末跑到臺北跟老師學設計,郭叔雄老師當時看見廖瑩怡的學習熱情,也很樂意教她,鼓勵她發揮設計的潛能,她自己越學越有信心,也發現自己在這個領域靈感泉湧,慢慢累積成她對於從事設計領域的底氣。最後一個象徵轉捩點的事件,廖瑩怡有日醫院工作下班很累,她經過一個電視牆,她看見史努比的作者—查理布朗,躺在加護病房的床上,也每天繼續創作,最後寫下遺言感謝有那麼多讀者陪伴這段人生,而沒有遺憾,離開也不感到孤獨,那啟發廖瑩怡也希望在她離世之前,能夠有能力留下一些東西,讓人們看到時可以會心一笑,直到世界的最後一刻,還是可以跟世界一起歡樂,她覺得只有設計能讓她做到這件事。

醫學與設計的驚喜相融

臺灣的中西醫雙執照,是在世界各國被承認的,廖瑩怡感動的表示很感謝醫學的教育,讓她在世界各國都能夠具有救人與自救的能力以外,對她來說也更能夠透過醫學觀念導入設計作品,能夠服務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好、更舒適、更提升,中醫對人體結構的了解與需求,讓設計不僅僅是停留於表面上的美感或是單純的功能性,也會考量到讓人舒服的使用體驗,尤其歐洲人相信天然,也有他們慣用的植物草藥等,所以當她用中醫養生概念以及對生命的體悟,注入設計作品之中,特別受到歐洲人們與企業的欣賞。例如讓中醫的經絡穴道與按摩浴缸結合,在符合人體工學下,讓按摩水流精準打通疲憊的身體,這樣的設計理念,後來不只被義大利知名品牌Teuco所引用,也成為許多歐洲人家中必需品;強調設計源於生命體驗與需求的日常設計,還有這兩年在疫情之下經常使用的酒精,酒精味道會讓人聯想到生病與醫院,所以她用玫瑰或尤加利葉來融合,玫瑰帶來舒緩的香氣,還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跟健康;而尤加利葉是學習澳洲當地,用來泡澡預防小孩子感冒、以及預防肺部呼吸道的相關疾病的方法,特別在這種疫情時刻,她透過設計,讓人們平時在防範疫情進行消毒的同時,不只帶來芬芳也具有天然養生功效。

 

如同向日葵 迎光所以美麗

廖瑩怡分享,過去醫院讓人感到冰冷僵硬,看到許多病人、老人家,會因為病痛與種種不自由待到憂鬱症,不能自由、自己選擇去處,甚至只好在心理上自我放逐,因此更讓許多人會害怕去醫院,廖瑩怡認為這樣能夠發揮的治療作用與效果也很有限,她分享,曾經有看過一個日本的博士研究,用兩種不同的情緒與行為澆灌花朵,一種每天對花澆水時,對花笑、對花說正向開心的話;一種是每天擺臭臉,罵花、對花生氣抱怨,講難聽的話,前一個方式下,花朵相對成長得更好更美麗,另一個則是長得不好看。

 

所以她認為做設計就如同前一種方式,在無形之中,透過環境與空間中的正向力量,可以讓人變漂亮、心理感受更好,可以散播快樂的氛圍,廖瑩怡此時說出溫柔而強力的宣言:「人類本來就要活得光亮。」她認為空間中最不可或缺的核心是「光」,在風水學上也肯定,採光充足對身體健康、對人類、對心情有提升的效果,她貫徹運用在設計當中,若在亞洲,地域特性空間不大,則使用許多「玻璃」的元素,像是交合玻璃等,讓空間更有穿透感,盡量敞開,讓空間整體有彈性且寬敞,所以光的設計很重要,尤其包括夜晚的光,更是空間質感的體現,可以溫馨、時尚、喧嘩,那都是會跟人的心情環環相扣,因為對燈具的注重,她挑選時非常挑剔也非常快速,很快就能看出適合空間的光,她自己也偏好住在高樓層感受光的照耀,並期許能夠透過設計,讓人們如同「向日葵」一般,迎向陽光,迎向美麗的自己。

 

傻氣帶美 設計之路

即使至今,家人仍然對於她當年放棄原有醫師身分學習設計不諒解也不支持,她也從不後悔, 29歲飛往米蘭,將畢生所學與設計結合,彷彿冥冥之中安排了她這個人生機會,兩年時間潛心鑽研,她分享在歐洲深刻的創作過程,其實當時與三個來自不同國家的夥伴組隊,有歐美不同文化風格的衝擊,各自表態的時尚觀,有工業領域、服裝領域等不同領域的想法碰撞,經常聽到兩個夥伴爭執不下,而不喜競爭的她,負責統整想法與優勢並注入美感的設計呈現,她說:「或許是傻人有傻福吧!」恰好能將所學醫識與設計融合,也能汲取不同設計領域夥伴的優點,因此奪得義大利米蘭頂級精緻時尚品牌Ermeligildo Zegna品牌重塑大賽首獎,當年傻氣的不顧一切,她認為,人不可以把自己局限,勇敢,才能夠走這麼遠,設計對她來說已不僅是設計,是更廣闊的世界、人文。未來她會持續用不同方式從事美學設計的發展,接下來醞釀中的計劃,想回母校中國醫藥大學並與草藥結合,研發設計天然化妝品、保養品,推廣到歐洲與世界,廖瑩怡期許能夠透過設計為大家帶來美的生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