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村徑浪花

文/吳坤峰 圖/吳恩宇

 為了走路,全家冬日清晨六點,驅車從嘉義跑到南投國姓鄉去,是不是有點荒謬。

但若將場景拉回年前,二零二一五月疫情大爆發後,宅守家中防疫的不安,一趟出走,反倒給了日子不同的意涵。似在與新冠病毒的戰疫中,生活慢慢露出回歸日常的曙光;或只是為了找回人與人一起走路的那份幸福感。而在山林行走,幸福感是會加倍的。

翻山越嶺去走路,不只我們,這場健走,吸引數百人參加。「北港溪溫泉嘉年華養身健走趣」,地點在南投國姓鄉的北港村,由泰雅渡假村至三級古蹟的糯米橋來回,距離約八公里。

北港村是群山環繞的小村落,有一條北港溪由東往西貫行其中,村子一分為二,村裡農作引此溪水灌溉,故構築了二條水圳,南岸引水渠道名為南圳,北岸則稱北圳。

十一月底,時序已冬,早上山谷陽光卻剛烈,走來有點熱。在村徑的北圳巷走了一小段後,喜遇波光粼粼的北圳,圳水深潤,清明見底,心忖此等純淨美好的流水,所育莊稼必有滿滿的友善與好味,光想能享用此等好物,覺得生活就充滿希望。接上北圳,沿圳路繼續西行,因多了水圳與綠蔭同行,乾扁的路滋潤些,路走來多了舒適,走路心情變得大好。

見白花。清徹水質,使人想親近。走在前的年輕媽媽,望著圳水分流至一畦田地的流水白花,忽往田埂走去,蹲下身,雙手掬了一窩白花,興奮莫名,抬頭呼兒喚女加入她的興奮。

有清香。香氣淡淡,似有似無,隨著步子向前,這香味更為明白淡雅,前方是一大片桂花林,樹身已一樓高,委實少見。在此時空,桂花的清香,注入了水圳的水氣與流聲,一杯冷泡桂花茶在空氣中,行路的人若放緩腳步,細啜品嚐,自有一番風味。

遇水橋。至山凹谷地,前行無路,一座水泥質地的人橋供人們跨越,但北圳走那啊?四處張望,找著奔崖的北圳,發現人橋旁不遠,有一座細腰溝渠水橋供圳水穿越。這水橋很美,與二岸景物相處融洽,二山之間一道婉約的灰泥弧線,造形樸實,充滿結構美學,高舉著水圳跨過溪谷。水橋弧線在地圖上打卡,標註此地的生活軌跡與自然考驗。

 

相較我的小飛舞,小兒走路的樣子就有點奇妙。返程,見他上坡時雙腳踩著一台空氣腳踏車,小腿在空中緩緩抬高,再慢慢落下,像播放一部慢動作的單人默劇影片。我看得出神,揣想這戲演什麼。

「你怎走得如此古怪。」

不喜走路的兒子,走著走著,也有了心得。

「走上坡路腳多抬些,才好走向前。」

「不停的走。」人生如戲,我戲說,「走到腳沒意識,產生慣性,自顧自移動,心中有方向就行。」

兒子不置可否,丟來一句話。

「最重要的是──不要講話。」

「為什麼?」

「我在專心走路。」

嗯,專心走,路走得遠。為抵目的地,人要不停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