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42歲蕭姓男子長期鼻塞,伴隨嗅覺低下與悶悶的臉部壓迫感,原以為是鼻子過敏,以前都前往藥局拿藥就能短暫緩解;最近幾年發現藥物效果越來越差,經鼻竇內視鏡檢查及電腦斷層攝影,發現是「息肉性鼻竇炎」。
長安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林恆甫表示,一般俗稱的鼻息肉跟醫學上的定義不太一樣。如果只是在原本鼻甲組織增生,醫學上稱「鼻甲肥厚」;而在鼻腔內其他位置長出半透明、會反光、灰白色甚至淺黃色的彈性腫塊,則稱「鼻息肉」。
林恆甫表示,鼻塞不一定是息肉性鼻竇炎,也有可能是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以及反彈性鼻炎等,要經由病史、理學檢查、鼻內視鏡檢查、電腦斷層掃描,甚至切片鑑別診斷。治療的方式一般會先用類固醇鼻噴劑、口服類固醇;若藥物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則建議做內視鏡手術。
病患經鼻內視鏡手術,搭配導航系統,減少不必要的組織傷害,完整清除鼻息肉及發炎物質,術後恢復狀況良好,隔天順利出院,睡覺打呼聲音也變小。
林恆甫表示,息肉性鼻竇炎症狀從輕微的鼻塞、面部壓迫感,到嚴重的完全無法用鼻子呼吸、嗅覺喪失,建議有類似狀況的民眾,盡早前往有鼻內視鏡的醫療院所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