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5歲男性自從某一次感冒發燒併發急性中耳炎後,右耳會時時感到悶痛,總覺得耳殼被東西罩住,聽聲音時好像隔著一道牆,常常會聽見風聲,很像電扇朝耳吹。戴耳機聽音樂時,如果音量過大,還會聽見「劈哩啪啦」的怪音,好像有人在耳邊搓泡棉,卻找不到聲源。就醫時,原本以為是聽力障礙,但聽力檢查正常。病人來到診間,發現他的右側耳膜內層散布著很多白色條紋與斑點,很像坐在汽車駕駛座,觀賞擋風玻璃上的「水痕」。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中耳炎沉積物症候群」,這也是引起長期「耳悶」相當常見的病因。此病通常起自於某次感冒,微量病毒蟄伏於中耳腔黏膜下的神經末梢中,持續誘發自體免疫反應,黏膜分泌出黏液,量雖少,卻可在晚上睡覺側臥時,依著重力,流到耳膜上,蛋白質沉積逐漸沉積於其上,造成極為輕度的傳導性聽力障礙,彷彿耳朵上「罩著一層膜」或「隔著一道簾」,有的會聽見雜亂無章的耳鳴聲。一旦有大聲響傳入時,沉積物崩落,患者會聽見怪聲。
此病的診斷,需仰賴耳膜顯微攝影,在足量的燈光下,放大至少400倍,才會看到耳膜內層(位於中耳腔的那一面)的病灶。此病若不治療,會因耳鳴耳悶衍生聽覺過敏;沉積物愈積愈多,一旦發生鈣化或纖維化,永遠黏在耳膜及聽小骨上,將會更難治療。
治療中耳炎沉積物症候群,一般會先建議長期口服高劑量抗組織胺及化痰劑,多飲開水,減少中耳腔的過敏反應及分泌物的濃稠度,並建議患者在睡覺時,身體儘量平躺,讓蓄積於中耳腔的分泌物經由耳咽管排出中耳腔。治療往往需要持續至少半年,甚至長達一年,病症才會完全緩解;若能搭配紅外線照射治療,可再縮短療程,但須避免燙傷。
在本院耳鳴門診,平均每週會遇到好幾例此病患者,各種年齡層均有。由於這類患者一開始會嘗試不停地開口閉口,或者左右搖晃下顎,嘗試去「弄通」耳朵,反而造成顳顎關節炎引發耳痛,有類似病症者,宜先正確就醫。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