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中共二十大後 兩岸應爭取對話代替對抗

2763
中共二十大即將召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將展開他的第三個五年任期。(路透,資料照)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黨代表大會將於十六日召開,除了例行的中央委員會工作報告及黨章修正案,備受矚目的焦點就是總書記習近平將打破鄧小平立下的「連任不超過兩屆」規定和政治局常委的人事佈局。因此,中共二十大被視為數十年來影響中國大陸及國際社會最大的一次黨代表大會,台灣當然不應等閒視之,更不能偏頗解讀或刻意曲解,以免誤判台海情勢發展。

觀察昨天閉幕的中共十九大七中全會議程,中共緊鑼密鼓地討論黨章修改,準備將代表習近平的「習近平思想」及「維護習近平黨中央的核心」寫進黨章,把他的歷史地位拉到與毛澤東及鄧小平相同高度,也等同預告他繼續掌權至少五年的時間已毫無懸念。倘若再沒有確定的年輕繼位者進入接班梯隊,政治局常委人事安排只能視為習近平延續並鞏固領導地位的班子。

鄧小平設計的「隔代指定接班」制度在二0一七年就宣告終結,原先被胡錦濤指定的第六代接班人胡春華,並未如預期地成為政治局常委並出任書記處常委書記,再於隔年出任國家副主席及軍委副主席。更甚者,中共去年通過第三份歷史決議文後,習近平在中南海權力中心的最高領導人地位再上高峰。換言之,習近平透過一把抓的大權壟斷黨機器,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處境即可預見中共黨政關係的未來走向。因此,會不會恢復黨主席制已經無涉權力分配機制,也已經影響不了習近平的領導地位。

隨著中共決策體制更加集權,習近平願不願交棒或培養接班人,端看他的個人意志而定。至於所謂人事任用的「七上八下」慣例是否會被打破,下一代領導人能否順利浮上檯面,以及政治局常委組成能否符合「新時代」的需要,不僅將決定習近平時代的成敗及歷史定位,更攸關中共政權未來的走向及穩定性。

眾所皆知,習近平欲達成「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而結束兩岸分裂狀態就是相當重要的一塊拼圖,他不可能會鬆手。雖說「和平統一」是中共至今仍追求的理想,卻也不放棄武力恫嚇手段,畢竟中共擔憂兩岸分開越久,越不利於統一。習近平必然將兩岸問題視為其未來五年的最重要挑戰,才會出現中共是否在二0二七年鋌而走險武犯台灣的推測。

全球首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日前「將台灣變成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的一席話,激盪了台灣選情,藍白綠紛紛強烈反對,甚至有人還揚言抵制特斯拉電動車。雖然我們都反對任何矮化中華民國的言論,但必須嚴肅想想,為何台海戰爭風險成了國際社會這兩年的最熱門話題?

蔡英文總統在國慶演說中呼籲習近平應尋求兩岸和平之道、不要兵戎相見,但也強調絕不放棄強化防衛能力的準備。沒有人希望政府自我繳械,更不會接受中共的「一國兩制」。但國人更希望看到執政黨能認真看待台海面臨的衝突風險,思考如何為兩岸敵意降溫,以對話取代對抗,避免不必要的誤判,這才是真正的避險之道。

解決台海問題將會是習近平延任後的政策重心,與其歷史評價息息相關,因此他能妥協的空間極為有限;尤其在中共將民進黨視為美國「以台制華」籌碼的情況下,兩岸關係更像走鋼索。倘若蔡政府和民進黨繼續沉溺於「抗中保台」,兩岸之間勢必持續存在對撞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