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三陰性乳癌 免疫治療+化療重生

台灣外科醫學會侯明鋒理事長(右)及大同醫院副院長陳芳銘(左)鼓勵三陰性乳癌病友不要誤信坊間錯誤資訊,相信專業,勇敢面對治療迎新生。(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乳癌排名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超過9成,但其中的「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因無對應標靶藥物可用,5年內復發率高達3成,相當棘手。所幸,在開刀切除腫瘤前後,合併免疫治療助攻,能降低近4成疾病惡化、復發或第2原發等風險,對這類病患為一大福音。

43歲「小貝」自去年接種COVID-19疫苗後特別關注健康,未料半個月後在左側乳房摸到腫塊,就醫檢查發現2.2公分、橄欖大小的腫瘤,且癌細胞擴散至淋巴,確診為「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小貝起初挫折又恐懼,但她認真積極的聽從醫師建議,手術前先接受8次免疫藥物合併化療,手術時已查驗不出癌細胞,術後持續9次免疫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現在的她,即將從治療中畢業,邁向幸福的嶄新人生。

台灣外科醫學會侯明鋒理事長表示,受到年紀老化、初經早或停經晚、肥胖和運動缺乏等因素影響,台灣乳癌發生率近32年成長逾4倍,根據國民健康署108年癌症登記資料,女性標準化發生率已上看813,每年約新增1萬5千名乳癌病友;而在所有乳癌類型中,三陰性乳癌占比約10-15%。

侯明鋒指出,過去乳癌病友常將「三陰性乳癌」與「困難治療」畫上等號,然而,臨床發現有一群「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也就是指「腫瘤介於1-2公分且合併淋巴轉移」或「腫瘤大於2公分,無論淋巴是否轉移」的三陰性乳癌族群,採取傳統化療後較容易復發,研究顯示約3成病友可能會在5年內復發,但隨著免疫治療問世和介入,術前予以前導性輔助治療8週期,術後繼續輔助治療9週期,有助減少復發風險。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陳芳銘副院長說明,「病理完全緩解」和「無事件存活期」是評估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治療成果的2大關鍵指標!最新國際治療指引指出,根據一項共收錄1174位病人的隨機分組、雙盲、多中心、安慰劑對照試驗,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若在手術前以免疫治療藥物搭配化療,有機會提升「病理完全緩解率」至超過6成,減少手術切除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