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輕生原因惹議 諶立中:被斷章取義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一席青少年自殺與「近十年台灣高樓的增加」有關的說法,引發網路熱議,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諶立中16日出面澄清,強調是被斷章取義,重申導致死亡率高有很多原因,當時是在談管控致命性工具的重要性。

諶立中15日在2022年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上,被委員問到為何台灣青少年自殺率升高時回應表示,「可能與近10年台灣高樓增加有關」此說法引發熱議,同時也讓兒福團體相當不滿。

對此,諶立中16日面對媒體澄清指出,自殺的原因是非常多樣性的,當天審查會議被問到台灣的數據,他也純粹就數據回答,這些年青少年自殺率是緩幅上升,上升約1、2成,成人方面則是壓下來,而近5到10年青少年自殺率有個陡坡上來,就是跳樓的因素。

諶立中說,10到50個人嘗試自殺只有1個人死亡,關鍵就在自殺方法,一般全世界各種自殺防治方法,主要分成幾類的方法去預防。研究顯示,針對高致命性自殺工具或方法之管制,可有效減少自殺死亡率,但加強前端預防,在各場域促進兒少心理健康,並營造具支持性的網絡、環境,才能有效防止兒少自殺企圖。

諶立中表示,很多人在自殺行為發生之後是很後悔的,但如果選了一個致命性很高的方法,就沒有回頭路了;像是農藥巴拉刈,禁止之後死亡人數就降低了;燒炭也是一樣,在減少方便性、可近性後有效果,因此,高樓防跳也是一種管控。

諶立中說,高樓防跳做了很多年,不是現在才做,但現在面對的是很多的高樓是住家,防跳管控比較麻煩,是個很大的挑戰。

諶立中強調,這個世代就是壓力大的世代,台、日、韓三國自殺率都非常高,加上網路世代缺少面對面的互動,文字問候遠比不上一個真實的拍肩、擁抱。

諶立中重申,自殺防治有太多事要做,包括布建心理治療,都是為了促進社區民眾的心理諮商的可近性,也是自殺防治的最底層,雖不是立竿見影,但不能不做。也呼籲大眾常關心身邊兒少、善用一問二應三轉介的自殺防治守門人技巧,遇有情緒困擾者,給予支持,並鼓勵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