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隨時審視情緒及生理機能 以保持正念/肌肉放鬆訓練/腹式呼吸/規律運動調適壓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疫情壓力易致身心失調,專家呼籲,隨時審視自己的情緒起伏及身體所發出的求救訊號,藉由正念練習或生理機能回饋,適時喘口氣紓壓。
志明是一位上班族,因疫情變化增加了許多工作流程,近半年內出現嚴重掉髮,後腦杓的頭皮清晰可見一塊塊圓形禿的病灶,嚇得他趕緊至附近的診所就醫,他也從原本個性活潑、樂於社交,變得畏畏縮縮,開始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王三平表示,以一個職能治療專業觀點,強化個人身心靈狀態可由培養自我覺察及正念能力、學習愛自己及適時放鬆、協助安排規律日常作息,以及善用宗教、社團、專業精神醫療等資源等方向著手。
王三平指出,發揮正念態度「把握當下」可以大大減少負面情緒,而隨時審視自己的情緒起伏及身體所發出的求救訊號,藉由肌肉放鬆訓練及腹式呼吸法讓情緒穩定及身體放鬆,避免神經繃緊,而導致身心失調。建議最好每天睡前及睡醒,執行15至20分鐘放鬆訓練,或在任何小空檔都以調節呼吸來沉澱自己。
此外,多數上班族經常因工作導致生理衰弱快速退化,進而影響就業競爭力,此時可以重新審視每日的時間規劃與休閒興趣。
最好利用公餘零碎時間,來養成每日運動習慣,由臨床上經驗證明,有規律安排運動者,其壓力處理能力較佳,工作較一般人更有效率。而面臨重大事件的壓力來襲,適時盤點自身可利用的資源,找知心好友聊聊或專業心理諮詢,學習如何調適壓力。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長吳菁宜表示,面臨一連串壓力事件,不免產生不少負面情緒,職能治療師教導清除思緒是鬆弛身心的基礎,只要心中專注於一個平靜的字眼或畫面,藉由正念練習或生理機能回饋則可以產生深度鬆弛的感覺,有助於平衡日常生活中的壓力,以發揮最佳職能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