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5歲女子某日起床後,總覺得右耳在聽聲音時會悶悶的,好像隔著一層膜。只要一快速轉頭,就會聽見一陣相當急促的「咖、咖、咖」,好像小石頭正在玻璃杯內滾動,雖然時間很短,但屢屢發生,實在很煩人。曾嘗試使用棉花棒掏耳,看能否掏出東西來,卻愈掏愈痛,只好罷手。到了晚上,睡覺時平躺,一向左翻身,又聽見那怪聲。往後一週,天天如此,以為是睡眠不足引起聽幻覺或是聽力障礙引起耳鳴。
就醫時,聽力檢查正常,但發現在她右側外耳道深處,靠近耳膜處,有一顆宛如「隕石」的乾燥耳垢,經以抽吸管吸出該物後,她就不再聽見那怪響了。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外耳道深處異物症候群」,大多是單側,起因是沙石、毛髮、昆蟲、紙屑或其他小異物,不慎進入耳道,掉在極深處,太靠近耳膜,就會在患者向另一側臥或轉頭時,因重力或慣性因素落在耳膜上,或者在患者咀嚼時,顳顎關節動到外耳道,異物不斷地滾動,碰到耳膜,震動聽小骨,傳進內耳,產生聽覺,儼然是一種「耳鳴」。
若異物沒有誘發過敏反應,之後會順著耳垢自行移行向外的螺旋路線,一點一滴向外移出,或是趁著頭向另一側歪時,依著重力掉出。但若異物過大,卡在耳道及耳膜的凹槽內,持續製造怪響,就只能求助耳鼻喉科門診,請醫師使用工具直接移除異物,過程可能會有一點刺痛,患者需要忍耐,否則就只能使用礦物油耳滴劑,滴入患耳,一日多次,逐漸溶解耳垢,接著睡覺時身體向患側側臥,讓它能依著重力,逐漸「流」出外耳道。
需注意的是,乾癬性外耳道炎,會使外耳皮膚保持在發炎狀態,加上脂性皮屑芽孢菌的感染,身體起額外的免疫反應,不斷地分泌角質層,長出大量皮屑,若侵犯耳膜,會在皮屑崩落時出現怪響,治療以局部使用副腎皮質素藥膏為主,搭配吡咯環(azole)類抗黴菌藥膏,抑制皮屑芽孢菌的感染,有類似病症者,勿盲目掏耳,宜先正確就醫。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