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中華副刊><魚露與蠔油> 糖水
■張蘊之
曾幾何時,「食糖水」成為我正餐之後的必要儀式。在粵語中,糖水是用「食」的,不是用「飲」的。傳統的糖水以「二沙三糊」為基本起手式,即紅豆沙、綠豆沙、芝麻糊、杏仁糊、核桃糊。講究柔滑濃稠,不是湯水狀的清稀模樣。半餓不餓的時候,一碗糖水便能飽肚,是宵夜的熱門選項,寒冷冬夜來一碗又甜又暖的糖水,吃完便可心滿意足地上床睡覺。
也因為如此,香港的糖水舖越夜越美麗,門外總是長龍蜿蜒,店內窄擠得人聲鼎沸。糖水舖不適合坐下聊天慢慢吃,人們必須速速食罷離座,翻桌速度極快。即使「食糖水」的過程猶如打仗,但那一口口溫潤的香甜,仍可為忙碌一日的身心帶來極大的療癒,讓人願意加入漫長的隊伍,苦苦企盼。
作為廣東飲食博大精深的重要支脈,「食糖水」也有它的門道。上火的時候,芝麻、杏仁、核桃這類堅果就要避忌;生理期容易經痛的女性,可以在生理期開始前吃「桑寄生蓮子蛋茶」,雖然裡頭有個「茶」字,但跟茶沒有關係,是用桑寄生(寄生在桑樹上的一種藥材)熬煮而成,加一顆白煮蛋,傳說有調理氣血的功效。所以,雖然說是「糖水」,裡頭仍是食療的概念,不能亂吃。
如果是在茶樓酒樓吃正餐,餐後常有附贈糖水,以紅豆沙最為常見。粵式紅豆沙熬得極為綿稠,大多會加上陳皮熬煮,微微的柑橘香氣,正好解了紅豆的甜膩,讓滋味豐富好幾個層次。大節前後,各種聚餐一場接著一場,有時朋友之間聯繫,詢問進食進度,提到「上紅豆沙了」,就知道聚餐即將結束。
若嫌紅豆沙太膩,腐竹白果雪耳是另外一個熱門選擇。腐竹就是豆腐皮,這道糖水得將腐竹和雪耳熬到化,再加白果、冰糖,有養顏滑腸潤肺之效。秋冬乾燥,吃了重口味的大餐後,最想吃的就是這道糖水,清爽滋潤,可以化解身體的滯重之感。
雖然糖水的選擇很多,新派糖水更是變化多端,我卻對傳統口味情有獨鍾。有時是「芝麻溝杏仁」,杏仁鮮亮的味道與濃重的芝麻正好可以調和,望著碗裡黑白各半的太極圖樣,總覺得十分有趣;有時是「核桃溝芝麻」,褐色的核桃糊在上層,黑色的芝麻糊在下層,當湯匙往中心挖下,黑色的芝麻糊便會從破口處汩汩流溢。都說核桃補腦,芝麻養髮,我就當它是「頭部療癒」的一道保健食品,雖然沒有科學實證,自我安慰一番也好。
又來到冷涼時候,每到夜裡就念叨著熱呼呼的糖水。道地的港式糖水舖在台灣不容易找,唯有捲起袖子,自己張羅食材動手熬煮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