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疑似偵察氣球攪亂美國與中國大陸緩解緊張關係的步調,實在始料未及,不僅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推遲訪問北京行程,更讓好不容易才有望趨緩的美陸關係再度爆出難題。美方批評中共當局此舉侵犯美國主權、威脅領土安全,違反國際法,後者則反駁此為氣象探測的民用氣球,美國擊破氣球的作法是小題大作。雙方雖各執一詞,卻也凸顯了為雙方設置「護欄」的重要性。
從這次外交角力來看,拜登政府的強硬態度應是政黨競爭所需,避免被共和黨指責對北京示弱;大陸外交部回應從低調突然轉為不退讓亦是拉不下臉,防止內部反美民族主義失控。但雙方除了外交交鋒外,並未有進一步升高對抗的態勢,陸方管控網路輿論,美方甚至還說待更合適的時機點會恢復布林肯訪陸之行,顯見兩造都有尋求下台階的需求,亦有「鬥而不破」的默契。
然而,雙方能否及時挽回互信,恢復去年十一月拜習會承諾要增進雙邊溝通的共識,仍有不少障礙亟待克服,像是高科技競爭、晶片戰、經貿脫鉤及區域安全等,短期內恐難有樂觀期待。更重要的是,若眾院議長麥卡錫突然決定訪問台灣,拜登政府是否會極力勸阻或私下放行,中共當局如何在不惡化台海緊張之下強硬回擊,都將為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帶來難以預測的變數。
美陸關係存在著結構性競爭,更帶有大國角力的矛盾。美國一直有霸權優越感,從歐巴馬到拜登都不接受習近平所提的「新型大國關係」;陸方則怪罪美國有一股「反華勢力」防堵其發展,指控所謂的現行國際秩序皆是西方帝國主義遺緒,更是阻撓其崛起的託詞,因此強勢表態不是「戰狼外交」、而是捍衛自己國家利益的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無足輕重的小插曲,讓國人見識到民進黨的短視近利。美陸顯然極力管控回應對方的力道,我國外交部卻忙著幫美國嗆聲中共當局。在各國都選擇不插手之際,如此表態不僅突兀、更是可笑,反凸顯得蔡政府不懂得掌握外交時機。要知道,兩岸關係冰凍已久,甚至兵凶戰危,蔡政府不思考如何化解台海僵局狀態,卻只想著炒作仇共激情,兩岸解凍恐怕更難了!
事實上,拜登與習近平都在「膽小鬼賽局」中進退維谷,兩人都有內部壓力而難以對外示弱。共和黨虎視耽耽地等著拜登政府出錯,好在明年總統大選扳回一城,因此批評拜登軟弱應對侵門踏戶的中共當局;習近平雖沒有政敵,卻也不能完全無視於其內部民族主義日益高漲的反美呼聲,以免讓自己在未來五年增添無謂困擾。更何況氣球事件是己方理虧在先,讓事件儘早落幕才不會導致習近平丟失顏面。
美陸關係現階段應算是處於「無冷戰之名、有圍堵之實」的相互摸底期,對彼此意圖存在著高度懷疑,使得任何可大可小的意外都可能被炒作放大,足證雙方互信已降到階段新低。相較於一九九九年美國「誤炸」大陸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或二00一年南海軍機擦撞,氣球事件更顯得是微不足道。既然看來華府及北京都想快刀斬亂麻,就理應不致讓此爭議波及到其他層面的互動。
美陸在印太地區的地緣政治角力以及各方面的競爭日益白熱化,雙方雖然也都了解設置「護欄」的急迫性,但畢竟情勢仍然詭譎。氣球事件是壓垮雙邊互信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是雙方船過水無痕地尋求緩和?就看拜習如何出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