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聚寶盆試驗場域」帶學童體驗如何運用科技協助提升長輩健康照護品質。(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為降低臺灣在面對氣候變遷和地方災害特性下的極端災害威脅,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陳宏宇主任、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王怡文副主任及國立中央大學團隊七日至新竹縣政府,與楊文科縣長及幕僚團隊進行「新竹縣於極端災害下防災科研應用與情資整合的經驗交流」,藉由面對面的溝通及交流,建構在地化極端災害下之韌性城鄉與防災調適策略,以因應氣候緊急之威脅,持續為新竹縣縣民及下一代做出長遠更優質的決策。
陳宏宇以簡報說明極端災害下的三D災害情資網、災害情資共享地圖等災防科技術的運用,並延續過去中央與地方災害情資的共享計畫,分析地方政府在現況及未來災害風險下的防災調適策略,期望合作架構持續推動,逐步提升新竹縣在極端災害下的整體災防能量。
縣長楊文科特別感謝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提供防災科研應用、情資整合的經驗及災防科研成果,提供竹縣防災團隊及民眾在防災資訊的正確度及即時性之需求,提升竹縣極端氣候下天然災害的防減災能力,為竹縣縣民及下一代建構一個安全、宜居的韌性竹縣。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七日舉辦「公益兒童綠能科技體驗營」,以「綠能、科技、環保、感恩、尊重、愛」為主題,邀請新竹弱勢、新住民兒童來到工研院,參觀「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TIBIC)」與「銀髮聚寶盆試驗場域」,並透過深入淺出的實作課程,如DIY製作太陽能車、氫能科技,啟發小朋友對於智慧醫療、綠能科技的了解,激發學童們的創造力,以及對永續未來有更多的想像。
工研院副總營運長兼社會公益委員會主委何大安表示,工研院長期重視科技教育,希望藉由科普教育向下扎根,啟發孩子的學習動力。為配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SDG 4優質教育,確保學童能獲得永續發展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工研院將創新科技轉化為淺顯易懂的教材,以簡單的DIY材料帶領小朋友做出太陽能車、體驗氫能科技,從實做中培養淨零永續的概念,期望能透過這次的科技體驗營,啟發小朋友對科學探索的潛能,達到科技教育向下扎根的目標。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表示,此次活動透過新竹慈濟志工的用心投入與支持,不僅希望兒童能對創新科技有所了解,也希望透過慈濟人文的引導,讓學童能具有對環境、社會的環保意識及行動素養,種下「感恩、尊重、愛」的愛心影響力,進而影響家庭、同儕、甚至是社會。
學童親手組裝太陽能車,用燈光照射,體驗光能發電驅動車輛前進的樂趣。(記者彭新茹攝)
本科技體驗營規劃參觀「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TIBIC)」與「銀髮聚寶盆試驗場域」,了解創新智慧科技如何協助醫療,如運用智慧機械手臂協助手術進行,以及運用科技協助提升長輩健康照護品質。還有多項綠能科技相關課程,如親手組裝太陽能車,體會太陽能發電驅動車輛前進的樂趣;也可透過生活周遭隨手可得的簡單材料,包含運動飲料、9V電池、正負極線、厚紙板、塑膠杯,產製淨零目標下,重要的潔淨能源-氫能。從理論、應用到實驗操作,手把手帶領弱勢學童體驗看得到、摸得到的科技學習之旅,擴大小朋友的生活體驗,培養探索新奇科技的興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