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專利師公會十周年 首度發表2020智財建言白皮書

專利師公會理事長林宗宏。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根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統計,108年第3季,本國發明專利申請件數較同期成長11%,同時企業申請件數已連續4季呈現正成長。對比央行公布的智慧財產權使用費收支狀況,我國智財權收支每年「赤字」高達六百億餘元到上千億元。可看出台灣企業空有許多IP與技術,但實際所產出的經濟收益卻有限,原因在於台灣企業多半依舊仰賴國外技術,淪為代工,而許多新創產業則是空有好的研發專利與技術,卻缺乏創業最重要元素:「錢」,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高達九成新創一年內倒閉。從台灣專利申請現況來看,也彰顯台灣政府在鼓勵及培植新創事業上,仍有許多尚待改善的空間。

『2020智財建言白皮書』:專利師公會針對台灣專利現況__提出十大建議改善措施。
 今年8月首度有三家新創運用IP無形資產申請融資成功,翻轉過去需靠信貸爭取融資的困境,為台灣新創市場開啟一道新的希望,成為台灣第一宗專利融資案。專利師公會特於12/11召開「2020智財建言發表會」,期待以發表白皮書方式,向政府相關部門反映專利師公會意見,針對台灣專利現況提出四大問題:(1)法制不夠完備、(2)審查不夠人本、(3)政策不夠前瞻、(4)活化不夠紮根;建議從優化專利法制、審查制度品質、擬定AI智財服務,並建立智慧財產權運營平台制度,加強推動無形資產融資業務,與政府共同攜手打造適合我專利產業長期投資與經營發展的環境,以維持我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專利師公會理事長林宗宏(中)召集,與會來賓包括台灣企銀副理施國財(左一)、工研院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代表翁國曜博士(左二)、信保基金經理林鈺紹(右一)、國立台灣大學GMBA執行長許文馨教授(右二)。
 台灣的專利產出除了一般企業外,各大專院校也貢獻很多,但不同於美國,這些產出專利的頂尖大學幾乎都為國立大學,教授們的研發成果由學校持有專利權,但大部分學校技轉中心的職員目前普遍已被各項行政事務佔據大部分工作時間,未能有效發揮技轉職能,因此許多學校專利並未成功授權、移轉,或是主張權利。另外各大專院校專利申請熱度下降,學校對教授的補助金額減少是一個原因。

 國立台灣大學GMBA 執行長許文馨教授提到:「學校教授平常忙於研究,申請專利關卡繁雜,加上專利檢索非本職學能,即便申請成功,多半專利也並未能夠成功授權或轉移所用,如今能夠將研發技術成果直接向銀行貸款補助金,則能夠大大提升學校或教授的申請意願,活絡專利市場,促進產學合作,提升台灣企業能力升級。」
 專利師公會理事長林宗宏指出,專利師公會自98年成立以來至今屆滿十周年,公會一直持續扮演著政府與專利界最重要的溝通平台。然目前台灣智財問題面臨專利師考用狀況嚴重落差、專利審查品質仍待提升、欠缺因應AI技術發展之智財前瞻政策、沒有一套完整專利活化平台、欠缺政府資源的挹注,反觀日本、韓國在推動智財權的努力推動下的成果,建議我國應借鏡日韓,從制度面、人才需求、產官學界鏈結等方面做全面性的提升,並且提撥專利推廣基金,作為國家專利戰略的短中長期發展,期望透過這次的白皮書建言,能夠讓各界關注重視專利的重要。
 依據台灣專利現況,公會歸類提出十大措施。主要有:
 一、優化專利法制:包括程序審查、實體審查、活化專利及加強保護四個面向,共有9個具體建議。
 二、完備專利師法制:修正專利師考試資格及考科;開放執業型態,包括異業結合、法人事務所;完備專利師業務範圍;調整在職進修規定;規劃專利師執業保險。
 三、推動成立專利推廣基金:以每年專利規費歲入百分二十至三十、政府循預算程序之撥款以及基金之孳息作為基金來源。
 四、研擬AI智財保護政策:釐清權利歸屬、侵權責任、保護策略。
 五、優化專利審查品質:加強覆核、落實檢索、廢除外審。
 六、推動智財活化制度:建立智財運營平台、推動無形資產融資、大學技轉公司化、開發專利保險。
 七、訂定專利權評價指南:專法明定評價面向、技術性質、技術狀態及法律狀態。
 八、強化專利資訊服務:推動AI分類、AI檢索、開放公共服務。
 九、建立海外專利援助機制:推動海外專利訴訟保險制度。
 十、深化智慧財產權國際交流合作:整合民間力量共同推動、成立智財專業智庫。
 專利師公會呼籲民眾、產業及政府重視智慧財產,認識專利師的價值與IP的重要性。希望加速台灣成長,實現專利領域的高水準創造、高品質申請、高效率審查、高效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