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國內健保議題備受關注,健保總額協商會議歷經14小時討論,結果22日出爐。付費者與醫界代表在中醫、牙醫總額達共識,不過在醫院及西醫基層總額方面,未達共識,將兩案併陳至衛福部核定。
113年度全民健保醫療給付費用總額成長率已於7月17日經國發會通過,成長率上下限為2.621%至4.7%,總預算金額為新台幣8581億元至8755億元。根據行政院核定年度醫療給付費用總額範圍及政策目標,從20日起舉行總額協商會議,協議擬定次年度總額。
健保會執行秘書周淑婉說明,今年度總額的協商空間為174億元,在保險付費者委員與各總額部門醫界代表歷經14個多小時的協商後,結果為中醫門診、牙醫門診總額有共識。
她指出,醫院及西醫基層總額,則因彼此對於健保資源優先投入項目仍有相當差距,將以兩案併陳送衛福部決定。其中,付費者代表方案為約8667.1億元(成長率3.645%)、醫界代表方案約8753億元(成長率4.672%),兩者差距約為85.9億元。
在有共識部分,牙醫門診總額新增3.07億元,用於加強特定疾病病人照護;另,為提供高風險病人更完整口腔照護,將整合現行3項計畫(包含牙結石清除及塗氟等服務),並增編牙醫特殊醫療服務計畫預算。
此外,中醫門診總額增加5.88億元,以顯示COVID-19後,民眾對中醫信任度提升,新增就醫人口的醫療費用。
周淑婉說,付費者委員與醫界代表在醫院總額及西醫基層總額雖未獲共識,但雙方對照護罕病、血友病、愛滋病治療藥費、加強偏鄉醫療照護等弱勢族群,及配合健保中長期計畫政策,包括「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等,均同意持續編列預算。
醫界與付費者代表都支持編列「新醫療科技」預算,以提高病友取得新藥、新增診療服務的可近性。然而,付費者代表主張擴編新醫療科技、新藥預算至38.24億元,包含暫時性支付新藥6.07億元,也期待未來有公務預算及其他財源支應;醫界則編列15.4億元。
至於醫界方面,醫院代表考量整體預算不足,且疫後民眾需求提高造成點值下滑,建議分年提撥預算以調節因總額制產生的困境;西醫基層代表則提出提升基層護理照護品質、強化兒童及長者醫療照護項目,並盼增預算,因應高血壓指引修正及白內障手術案件成長費用。
周淑婉說,健保會協商完成後,預計於10月份委員會議確認後,依法將已達成共識的牙醫門診、中醫門診總額協商結果,與未達共識的醫院及西醫基層總額,以兩案併陳方式,報請衛福部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