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教育議題 家長要求提升學生品格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立法委員范雲七日召開「如何讓每個人在台灣有尊嚴的生活:反霸凌、反歧視,人權、性平、貧窮教育」公聽會。國教行動聯盟主張,要推動友善校園、反霸凌、反歧視,應由增加輔導資源、落實品格與家庭教育做起。

在國教盟調查「全國家長最關心的十大教育議題」中,品格教育排名第一,有些家長團體也大力呼籲校園看重禮義廉恥,就是著眼於學校品格教育未落實,孩子品格需要提升。

近年來,校園性平、霸凌事件頻傳,最後都以修法、嚴懲加害者來解決。但法律只能約束外在行為,卻無法培養內在品格,如「尊重」來自於同理心(學習傾聽、能感受回應自己和別人情緒),實際上「加害者很可能就是過去的受害者」,共同思考「如何修復傷害」「如何避免類似傷害再度發生」,一起尋求「修復式正義」才是根本之道。

國教盟指出,近年來法令快速調整、行政規定更加繁複,基層學校行政往往應接不暇、疲於奔命,部分學校教師為了避免觸法,選擇消極不作為,對於霸凌及歧視等問題,不敢涉入的情況變得更加嚴重,也使問題更加惡化。適度讓家長與實際照顧者參與學校教育絕對有其必要,但眾多家長期待的「家長參與教育事務辦法」修法卻已延宕多時。

國教盟提到,監察院曾於一0二年、一0六年及一0八年三度糾正教育部,指出教育部未依法寬籌家庭教育經費,教育部編列家庭教育預算一年只有三億,約為年度總預算千分之一,對地方政府家庭教育諮詢委員會的運作及功能亦督導不力,以及未能積極結合民間資源,以共同推展家庭教育之缺失。國教盟認為,家庭發揮功能,孩子才有幸福。

國教盟表示,台灣的教育問題不在立法,而在落實,人權教育應該是落實在生活中,反而應該開始檢視人權之間的平衡,教師權、學生權、家長權等產生衝突時的平衡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