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第三屆永續善農獎二十六日出爐,由農民、試驗單位、企業共九名獲獎。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強調,IPM是整合各方推動的防蟲害模式,氣候變遷蟲害加劇,盼速立法讓更多植物診療師投入。
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舉辦「第三屆永續善農獎IPM Award頒獎典禮」,共計三組、九名獲獎。其中農民所屬「現場操作組」有三名獲獎,包含返鄉後投入設施花胡瓜生產的王柏鈞獲獎,他重視營造生產環境體質健康,調整了噴藥車壓力與噴頭間的距離,減少農藥用量,其次是黃文慶,他強化草莓苗期病蟲害管理,善用瓢蟲及黃斑粗喙椿象等天敵昆蟲,花費二天釋放天敵,即達到二個月的防治效果。
農民陳裕融也獲獎,他重視短期瓜類、牛番茄種植時的葉片通風性,徹底落實田區衛生等預防措施,並即時監測、及早防治,克服金門難以取得防治資材的困難。
試驗單位所屬的「技術創新組」,負責將創新與既有的防治技術整合、推廣應用。獲獎的三組包含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輔導農友改變草莓育苗模式並改善管理技術;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則是開發旋轉式避蛾燈,並建立吸果夜蛾綜合管理技術;以及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篩選百香果健康母本株,輔導育苗場生產健康種苗並研發友善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