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中華副刊〉打賞的情分
■梅子
在河濱公園的晚上,小宮廟前面的廣場經常會舉辦卡拉OK唱歌的活動。
為了準備一切,他們從黃昏就開始搬來許多塑膠小椅子,架設各種音響設備,還有用彩色紙板架起煞是正經的快樂歌手樂團的歌手團員名單,當然還有一個用紙箱製作外面寫上三個字的打賞箱。
打賞?如今的經濟交易方式通常是童叟無欺明碼標價,現實生活中已很少用「打賞」來作為一種交易方式了。不過,「打賞」一詞卻由來已久,有人說最早指曲藝表演中觀眾為讚賞演員而贈與的金錢或其他禮物。然則,最早的打賞卻與文章有關,因為早在先秦時,所謂的文化消費也已初露端倪;直至秦漢,憑著寫文章的創作能力來換口飯吃已非難事,尤其漢代的「漢賦」出現和興起便是證明,那時的宮廷文學侍從官頗受重視,朝廷往往向民間徵詔「筆桿子」入朝為官,如賈誼、張衡、揚雄、司馬相如、東方朔、枚皋、蔡邕等等這些優秀詞賦名家都是當時鼎鼎有名入朝為官的「筆桿子」官員。在古代沒有今日所謂的稿費,但只要文章寫得好,就可以被朝廷「打賞」而做官獲得報酬。
而首開打賞先河的就是漢代,如漢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屢被打賞。據《漢書·王褒傳》記載,王褒文章文采非凡,漢宣帝劉詢聽說後就將他徵招入京,更經常將他和另一個筆桿子張子僑倆人帶在身邊,「所幸宮館,輒為歌頌。」但好文章並不是白寫的,漢宣帝會根據牠們所寫文章的質量進行打賞,即「第其高下,以差賜帛」。從此,打賞的方式便流行下來了,並成為古代文人創作者重要的收入來源。
三國時,也有一個叫邯鄲淳的文人創作了一篇《投壺賦》,獻給魏文帝曹丕,曹丕認為寫得好,立刻「賜帛千匹」。《投壺賦》一文總共才一千多字,幾乎一字換得一匹絲帛。到了南北朝,愛好文學的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就很愛打賞,據《南史·簡文帝紀》紀載,蕭綱「弘納文學之士,賞接無倦」。後來到了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不僅字寫得漂亮,詩文也寫得好,據《唐摭言》中提到,唐武宗李炎對一名後宮妃子很生氣,找來柳公權,藉故說如你能寫出一篇詩文,我就不怪罪於她;柳公權很快寫下:「不忿前時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長門。今朝卻得君王顧,重入椒房拭淚痕。」唐武宗李炎很欣賞這首詩,除了無罪於那後宮妃子,還大方「賜錦彩二十疋」給柳公權。
如今,在生活中除了給報章雜誌寫稿而有稿費,也有類似的「打賞」性質外,我們已很少見到所謂的打賞箱了。而這宮廟廣場前的卡拉OK一旦開始,不論你是否坐在他們設置擺放在四周整齊的塑料小椅子上,都意味著在傾聽歌唱者不錯的歌聲之後,也能在那打賞箱投下自由心證或沒有嚴格規定的金錢,以做為他們一整夜演唱的打賞酬勞,而他們就靠此掙得微薄的酬勞。當然,為了能讓每個圍觀或坐落的聽眾能多多給打賞箱施以小惠,他們也經常分派出人力為或坐或立的聽眾提供冰涼的茶水或飲品,期望更周到的服務能獲得掌聲之外,也能獲得你的慷慨解囊。
那一天黃昏後,露天的演唱開始了,閃閃爍爍的小燈生動地增添了當場的演唱熱鬧景象,人越聚越多,演唱者也男男女女地賣力輪番上陣,有人熱情地端著盛夏飲品到各個聽眾面前,很客氣地請客,不過留下飲品的人似乎不多,因為大家都有默契,如果接受了飲品,那就更不好意思不留下打賞錢了。這時,一隊九個人的老外出現了,這男男女女的老外都一身緊身標準的專業單車裝扮,也各騎著各自的專業單車停下來好奇探看,他們在一旁停下來駐足,聽著聽著就有人隨著音樂的節奏拍起手來,然後邊拍手邊大方地輕輕扭動身體,笑著,就像在國外的廣場上與大家同樂一樣。他們大方熱情的舉動,完全與其他默默聽歌的人不同,所以在現場的近百位聽眾都被這小群老外的舉動吸引了。
他們也很快吸引了演唱團員的注意,於是有人舉手致意他們能加入這卡拉OK的活動。我在一旁看著這群老外互相使了眼色之後,就紛紛熱情洋溢地加入了,於是他們如此異於保守台灣人的大方又熱情行為很快獲得全體在場人的熱烈掌聲,連我都不覺大力拍手擊掌,因為此時出現在現場的景況竟然是完全一團不分彼此,有讓人不禁感動的和樂景象。這些老外們似乎只能寥寥懂得一些中文,當他們也被熱情地邀請入座後,所有的一首首國語或閩南語歌詞只能讓他們如同鴨子聽雷,但歌曲的旋律無論如何是他們能極快把握出節奏的,所以他們紛紛將當車擺放一旁,加入後很快就在座位上不覺輕輕扭動著肢體,這形成了最受聚焦的一道風景,而且迅速炒熱了現場的氣氛,吸引了更多的人圍觀,而隨著歌曲旋律節奏的揚起,我發現現場原本默默聽歌的保守台灣人,竟然都主動地拍起手來,臉上洋溢著幸福一斑的光彩,這是我全然沒想到的。
老外們甚至走到場地中樣跳起舞來,這一跳,也有人帶頭領跳團體舞步了,老外一看,也都欣然跟著學起新舞步而熱鬧地玩在一起。盡情加入的參與,以及自然呈現熱情性格,讓這群老外深受大家的歡迎,也激起了現場所有聽眾開放的心,看著看著,這一副融入性情的天真歡樂景象,我居然發覺自己的眼眶發熱,一位蓄著白色鬍子的老外一邊拿起手既幫他的同伴拍照,一邊對著我微笑示意,好像為我最先主動為整個炒熱氣氛的拍手擊掌而恭維我似的,我也微笑以對。我想,意外的偶遇,讓這場露天的卡拉OK讓現場的中外所有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吧。
天暗下來了。老外他們顯然要離開了,走之前,他們微笑向現場所有的人揮手致意,好像感謝大家對他們的熱情招待一樣。我注意到,老外他們走了,但並未在打賞箱留下什麼,而演唱的團員也未曾有什麼介意或不快,打賞是自由樂捐的,況且老外他們似乎並不知也有此打賞規矩,我猜想,老外他們只是好奇下和大家來一回同樂罷了。沒有打賞,誰會在意呢?我忽然間在想打賞的真正含意,打賞是一種美好的情分。我不清楚卡拉OK的演唱主辦方是否很在意,很在意老外們並未投給打賞箱任何金錢,然則他們顯然投入打賞箱的卻是一整個黃昏的共享歡樂,讓原本只是旁觀的看客等其他本地觀眾變成參與的同樂人,至少卡拉OK的演唱主辦方也贏得了一回不同凡響的同樂掌聲,想來這應該也是舉辦卡拉OK露天演唱期望有人打賞之外,也能無形中獲得的意外動人歡樂情分吧。我摸摸口袋,發現自己是不經意出來運動路過,竟然僅帶幾個應急銅板在身。
但下一回,如果再度光臨時,我會在他們的打賞箱裡留下我對他們熱情賣力演出的獎賞,過去朝廷皇帝的打賞再可觀,也僅僅侷限於個人關係,而如今這庶人的人間卡拉OK露天演唱,其打賞箱裡裝的是,希望他們繼續能帶給更多人一整晚的歡樂回憶,與彼此付出的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