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高血脂 先控制壞膽固醇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高憲立醫師(左起)、台灣動脈硬化暨血管病醫學會理事長劉言彬、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醫師聯手提醒,勿輕忽高血脂致病風險,應致力低密度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低於55mg/dL達標率。(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公布2022年台灣十大死因,其中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皆與高血脂症息息相關。醫師提醒,台灣心血管死亡率顯著高於日本和韓國,若單純使用口服藥物治療達標率仍不理想,建議能考慮合併針劑藥物治療。

國健署2017-2020年的調查顯示,18歲以上國人高達27%的人患有高血壓,11%有高血糖,而高血脂的比例更是高達26%,這些「三高」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43至1.78倍。

台灣動脈硬化暨血管病醫學會理事長劉言彬指出,三高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高血脂」,由於其症狀不明顯,且難以自我量測,造成患者在疾病防治上更加困難。

打擊高血脂,首要控制低密度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高憲立醫師表示,在治療指引上,目前國際間有多套指引,台灣已與國際接軌,將高風險患者的治療目標設定為低於55mg/dL。

高憲立指出,國內臨床與亞太地區的研究顯示,即使在藥物治療下,台灣心血管患者中有近五成(46%)仍高於100mg/dL,而高風險患者的控制達標比例僅有22%。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醫師也提出警訊,心血管疾病風險以10年為期,台灣心血管死亡率顯著高於日本和韓國,若單純使用口服藥物治療後的LDL-C達標率仍不理想,目前最新國外研究發現,合併使用口服和針劑藥物治療可增加LDL-C達標率,一旦達標後,殘餘的致病風險也可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