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風寒型類流感 中藥調養復元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31歲周姓女子到國外旅遊,返台隔天鼻塞、咽喉癢,原以為單純感冒;不料一覺醒來又出現畏寒、胸悶、咳嗽、高燒不退且伴隨全身痠痛無力等症狀。自行服用退燒藥後,仍有頭痛、喉嚨疼痛、劇烈咳嗽及全身倦怠等類流感症狀,經中藥調養治療一週恢復健康。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淑儀表示,中醫對於「感冒」的定義為受到風邪或時行病毒侵襲,引起肺衛功能失調,造成鼻塞、鼻涕、頭痛、發熱、畏寒等全身不適的外感疾病。中醫將類流感視為一種感冒。
一般感冒因四季皆會發生,又稱「四時感冒」,有風寒、風熱之證,治療以解表藥為主,根據其病邪屬性選擇荊防敗毒散、銀翹散、香薷飲等藥物治療。而COVID-19、流感則偏屬時行病毒造的「時行感冒」,有較強傳染力,除了常見的風寒及風熱邪氣之外,也常兼具濕邪,因而出現畏寒、疲憊、關節肌肉痠痛、腹瀉、病情難癒等濕勝之證,治療可選擇羌活勝溼湯、藿香正氣散、甘露消毒丹等藥物以祛濕邪。
許多疾病都會出現類流感症狀,在中醫辨證上也分寒熱虛實等不同證型,每個人治療的藥物及時間長短也不相同,需要醫師多方面的評估。
陳淑儀表示,該患者經診斷起初為風寒型,但不久就化熱了,治療期間必須密切注意證型及症狀變化,隨時調整藥物。平常可使用黃耆大棗泡茶,一天約300-500cc,可益氣固表、增強免疫力,但有感冒症狀或火氣較旺者則不適合。此外,充足睡眠、適度運動及均衡飲食也能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