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中華副刊〉微光書籤

■劉子維

到親友家做客,視線總會自動巡航於架上藏書。在傳統華人家庭中,《三國演義》最為普遍,其次《水滸傳》,再次《紅樓夢》。我的書架上也有這些藏書,即使在歲月的行軌上積灰蒙塵,泛黃的書頁間,依然典藏著那一縷微光書籤。

小學三年級,老舊校園內正在推廣一套古典文學;班上的阿芳、欽仔不假思索,紛紛走向講臺,從老師手上接下一套設計精美的磚塊套書,用紅色紙袋裝著提回座位。更多同學陸續趨前。我抬眼觸及老師鼓勵的柔光,腳板黏滯,畢竟當時零用錢一天才五元,只好在夕照下空手而歸。

晚餐前,母親一邊燒菜一邊問道:「十本賣450,等於一本才45元,非常划算,你怎麼不買回來呢?」隔天帶著母親給的書款奔往學校,老師卻說:目前書商的庫存全銷售一空,可能得靜待下次書展了。

我像苦行於大漠的駝客,在小地方僅有的三家書店尋尋覓覓,打聽不到綠洲的消息,只好到阿芳家串門子,在院落襲人的茉莉馨香裡,認識了賈寶玉和林黛玉。在欽仔家翻看《七俠五義》,替他捉刀完成作業後,試探他對我講不講義氣:「欽仔,你這一套書,轉賣給我,好嗎?」不愛看書的他卻明確表示:可以借我帶回家看,但轉賣絕無可能。天色一下子黯淡下來。

一個落日時分,母親捻熄下班的摩托車聲,忽然交給我一個沉甸甸的包裹,我在風簷下拆解木質色的牛皮紙袋,好幾本簇新的東方出版社的古典小說,在夕陽下粼粼閃現:《西遊記》、《聊齋誌異》,而《紅樓夢》、《三國演義》甚至分成上下兩冊,每本封面封底皆是一致的木皮色調,繪有栩栩的人物肖像,質地典雅。扉頁上有一行工整的黑色鋼筆字跡,寫道:

「開卷有益,希望你會喜歡。」

原來是乾媽特地從員林寄來送給我的書籍。我坐在院子裡,捧著這一份擲地有聲的鼓勵,在餘暉的視線裡,品嘗這些發光的書頁,那一束束成長史的微光書籤,標誌著清臞少年展讀文學的起始點。遠方的晴空格外澄澈透亮。

年光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在百年紅樓執教逾十二載,向青春少男講述無數次的三國鼎立,分合無定;也演說過無數次賈寶玉、林黛玉的木石前盟,百年賈府的榮枯象徵。紅樓一夢,成住壞空,生命裡有什麼能真正擁有?儘管現代物質文明早由紙本演變為電子書,但是無論時代如何翻轉,科技如何躍進,我都未曾稍減對這一批古典圖書的寶愛。每當開啟書頁的瞬間,那填補童年罅隙的一方書籤,便帶領我不斷返回重溫查閱,那一個至今依然溫煦有光的午後。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