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到底何時能洗刷行人地獄汙名?

為洗刷台灣「行人地獄」汙名,去年民眾數度走上街頭吶喊「還路於民」。(取自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官網)

彰化三個小姊弟日前在路口行人穿越線上,遭無照駕駛的七十四歲男子開車撞上,兩姊妹與死神拚搏引起全台關注。台灣每十萬人行人死亡人數遠超過先進國家,更被外媒形容為「行人地獄」,去年民眾還數度走上街頭吶喊「還路於民」;但是不僅許多民眾每天體會在馬路上東閃西躲的窘境,行人傷亡事件更如生活的日常,台灣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洗刷掉行人地獄的汙名?

看看統計數據,就知道台灣「行人地獄」絕非「浪得虛名」!就行人死亡人數觀察,二0一九年為四百五十八人,二0二二年降至三百九十四人,去年再降至三百八十人;但二0二二年台灣每十萬人行人死亡人數一點六九人,遠高於日本的零點七六人,與挪威的零點一八人相比更是判若雲泥。再者,二0二一年至二0二三年行人死傷人數連續攀升,去年達一萬七千六百六十人,更至少是二00八年之後新高。就人均GDP而言,台灣在全球名列前茅,但行人死傷也在全球「遙遙領先」,台灣人豈能不感到汗顏?

莫說台灣人喜歡「行人地獄」這個汙名,媒體上、網路上描述街頭亂象、呼籲改善行人安全環境的文章早就汗牛充棟。有的說機車停在人行道上,甚至在人行道上行駛;有的說騎樓、人行道起起伏伏,而且常被占用或障礙物太多,或是沒有人行道又碰上違規停車,行人被迫與車爭道;民調顯示,近七成民眾遇到汽機車轉彎時偶爾或很少被停讓。簡言之,造成行人死傷的問題林林種種,大家都很清楚,無奈的是永遠都存在。

也有從道路硬體環境、工程的角度解析台灣何以行得不安。例如行穿線太靠近路口,人車缺乏察覺、緩衝空間;馬路太寬,中間卻沒有庇護島,導致銀髮族、孩童、行動不便者陷入車流;交通燈號、標誌設計不當或根本未設,人車易生誤解或進退兩難;馬路坑坑洞洞,機車犁田行人被帶衰;人行道高低不平,行人稍有不慎就被絆倒。諸如此類的問題早就是老生常談,但也數十年如一日,舉目望去還到處都是。

去年八二0還路於民大遊行列出了幾個行人的困境:一出家門就直接進入車流裡、走到一半就消失的人行道、橫跨數個車道的超長斑馬線、想過馬路卻沒有車輛依法停讓、走在人行道上機車按喇叭要我讓開、在斑馬線上不是差點被撞就是被撞等等。他們還提出健全人行設施、改革駕訓制度、執法捍衛行人路、重建交通法制、台灣零死亡願景,希望杜絕「系統性交通暴力」!

當然,許多行人也欠缺安全意識,讓自己身陷險境。例如,低頭族太過入迷,人車就在眼前還渾然不覺;明明小綠人顯示只剩一、兩秒,還要強行穿越馬路;黃昏、拂曉卻身著深色衣物,汽機車駕駛人看到時閃避不及;一時貪快或偷懶,違規穿越馬路。簡言之,行人也須愛惜自己,以免害己害人,還讓親朋好友悲傷難過。

去年行政院核定四年四百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改善行人安全環境;而降低行人死傷的方法,也並非都是需要耗費鉅資才能達成。去年台北市擴大實施行人專用時相、行人時相早開、從嚴實施停讓行人,不但有效降低行人死傷,也頗獲市民好評;基隆加強取締未停讓行人、增設綠底斑馬線、行人綠燈早開、行人專用時相,也贏得許多掌聲。當然,其他縣市也推出相關措施,但希望不要只是熱度三秒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