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暴走工程師險離婚 AI揪憂鬱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35歲半導體工程師小許(化名),長期承受高壓工作,累積不少負面情緒,最近經常在公司和同事起爭執,回到家又常對老婆破口大罵險鬧離婚,加上開始出現睡眠障礙,在家人建議下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運用AI科技檢測輔助,90秒找出憂鬱症。
收治案例的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小許就醫時只希望醫師能改善睡眠問題,因此,先請他填寫「病人健康狀況問卷」,自評主觀分數顯示處於正常區間,加上問診過程中患者一直自我感覺良好,於是進一步使用AI輔助「SEA腦波壓力評估系統」協助診斷,結果卻顯示腦波壓力指數(10分)已遠遠超過他主觀感受的情緒壓力反應。
經過深入問診及評估,診斷小許罹患憂鬱症,溝通後同意接受藥物治療並搭配紓壓技巧訓練,再加上調整生活作息及家人支持後,目前憂鬱及失眠症狀大幅減輕,生活回歸正軌,也找回良好的職場表現。
楊聰財表示,根據世衛調查顯示,全球有超過3億人飽受憂鬱症影響,占總人口比例的4.4%,顯示在當前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心理健康問題正悄悄侵蝕著現代社會的健康基礎。台灣憂鬱症的患者粗估超過2百萬人,但仍有許多人因缺乏病識感未就醫及治療,恐對生活、工作和家庭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楊聰財說,過去傳統心理健康或精神疾病的臨床診斷較依賴患者的主觀陳述,若患者病識感不足,甚至會出現醫師診斷後,患者並不相信結果而拒絕服藥或自行停藥浪費醫療資源。
所幸隨著AI科技發展,國內大型科技公司開始投入醫療科技產業,將AI實踐在疾病輔助診斷當中。楊聰財說,「SEA腦波壓力評估系統」收集腦波大數據,透過新進機器學習演算法處理腦波信號後,再利用人工智慧AI演算法進行分析,透過記錄90秒腦波訊號(EEG)並加以分析,就能提供客觀可量化的壓力評估指標以及直觀的壓力數據分布圖,除了能幫助醫師更精確診斷外,也使提高患者信任度及服藥順從性,尤其適合經常感到孤獨的老年人及A型性格的人使用。
楊聰財提醒,憂鬱症的成因複雜,容易導致負面情緒攀升、能量不足及睡眠障礙等,若沒有積極就醫診斷及治療,嚴重恐影響身心健康,甚至生活品質,若發現身邊親友有憂鬱症傾向,應盡快陪同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