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文學院手記 雪梨散記

年華

文/林宇軒 圖/蕭明輝

去年11月完成新加坡的人文踏查後,我在12月初到了雪梨參加澳大利亞中國研究協會(CSAA)的雙年會。可能是為了節省時間與金錢,我和一同參與的老師同學們都不約而同選擇半夜的航班,在飛機上共度了漫長的十個多個小時。下機後已是中午,我們乘坐地鐵抵達Central站入住預定的飯店,而後在附近的街區隨意散步。數算著交通與環境時,不期然路過了雪梨科技大學,裡頭正在進行年度的FASStival,展示了許多與藝術、科學相關的創作研究成果。

第二天一早,我們梳洗、用餐後便步行至飯店附近的雪梨大學,參與會議的開幕式。雪梨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的主任古德曼(David Goodman)教授致詞時,除了簡述澳洲中國研究的現況,也歡迎世界各地的學者(特別唱名台灣)前來參與。而後,眾人聆聽了美國華盛頓大學白蘇珊(Susan H. Whiting)教授的「中國政體和經濟中辯論法律的性質」專題演講,當中主張雙重國家觀點(dual-state perspective)能夠捕捉法律如何確保基本秩序、支持經濟活動甚至合法化體制,同時行使幾乎無限制的鎮壓權力;而解開這些爭議有助於理解體制的韌性、經濟擴張和危機,以及體系性的不平等。

第三天上午,我在大會安排的Book Launch時段分享日前出版的訪談集《詩藝的復興:千禧世代詩人對話》,同場有台大的衣若蘭教授發表《從列女傳到婦女史》、昆士蘭葛瑞菲斯大學盧耀梓教授發表《懷思詩集》,由雪梨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英杰教授主持。下午,我在當代台灣文化的主題小組發表論文〈Guerrilla Tactics: The Silent Struggles of Taiwanese Popular Poetry〉,討論了當代台灣的流行詩現象。在交流環節時,除了獲得洪淑苓教授、李癸雲教授寶貴的意見回饋,還有雪梨大學教授對台灣「文學商業化」的趨勢深感興趣,交換了對詩集出版的觀點。整場雙年會的參與過程,可以感受到主辦單位對流程的安排用心;至於研討會的重點「茶敘」,大會準備了三明治、橘子與蘋果、咖啡與牛奶等。在這個方面,台灣如辦桌的茶點可能還是略勝一籌。

在學術活動之餘,我們抽空參觀了雪梨歌劇院、紐澳軍團戰爭紀念堂、聖母主教座堂、皇家植物園、塔龍加動物園等景點;交通方面除了地鐵,也體驗了公車、輕軌、郵輪等,發現許多有趣之處(如動物園接駁公車的內裝與台灣公車幾乎一模一樣)。此外,我們也光顧了雪梨以「台灣料理」為名的餐廳,後來品嘗了價格高昂但不道地的魯肉飯與酸辣湯後,才發現老闆操著一口流利的粵語。

儘管只有短短四天,但作為第一次以學術交流的名義到其他國家的體驗,無論是語言文化、社會情境或者是研究觀點都讓我獲益良多,期待日後有機會再度前往雪梨。

(本專欄作者為台大台文所、北藝大文跨所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