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補充蛋白質+運動 可改善肌少症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肌少症與衰弱症息息相關,嚴重甚至會造成老年人行動不便或失能。醫師指出,肌少症目前尚未有明顯療效的藥物,但適當且有效率的運動,搭配蛋白質的攝取,對肌少症會有改善的作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於身體活動的建議,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不論是成年人或老年人,尚需增加每週2天中等強度以上主要肌群的肌力強化訓練;老年人更建議每週3天以上具中等強度以上強調功能平衡與肌力的多元性運動訓練,以增強生活功能並預防跌倒。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運動健康管理科主任陳盈勳表示,肌少症主要是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組成改變,造成脂肪組織堆積增加和肌肉質量減少;若養分攝取不足,會加速肌少症的情況;若再加上運動量不足,基礎代謝率變差,造成更多的脂肪堆積,肥胖型肌少症因而產生。
陳盈勳指出,肌少症經醫師評估後,會提供個別化的居家運動處方包含運動類型、運動頻率、運動強度及運動時間4個部份,也轉介至物理治療師或運動健身教練協助訓練。肌少症目前尚未有明顯療效的藥物,但適當且有效率的運動,搭配蛋白質的攝取,對肌少症會有改善的作用。
台北市信義運動中心教練歐李僅翔補充,接到運動處方後會先評估個案病史、運動史及用藥等狀況,確保個案在安全的條件下進行訓練;再進行靜態和動態的關節活動度評估,確認是否能達到正常的活動度。最後則以活動度和穩定度為訓練主軸。
肌力訓練規劃也將因個案狀況不同而選擇不同的訓練方式。以強化股四頭肌為例,在健身房會以坐姿腿伸機、腿部推舉器械進行訓練;也可以選擇在居家運動,最常採用的方式是深蹲練習,或是可運用水瓶、椅子、階梯及彈力帶等隨手可得的物品,增加重量及阻力提升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