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和側翼團體不斷抨擊韓國瑜,徒然只自曝其短。(中央社,資料照)
隨著總質詢爭議餘波盪漾,民進黨立委、綠營媒體和外圍團體,最近群起攻擊立法院長韓國瑜。但這種轉移焦點的動作,不僅沒有發揮作用,反而更凸顯民進黨立委的集體懈怠職責。
立法院會本月十五日下午繼續進行施政總質詢,因有民進黨立委改提書面質詢,影響後續質詢立委未能及時趕到議場,韓國瑜依序唱名三次或宣告書面質詢之後宣布議程結束。來不及質詢的六名民進黨立委隨即召開記者會,抗議韓國瑜「沒收」質詢權。
就事論事,立委質詢確實是憲法賦予之權責,然而,韓國瑜的處置也完全是依法行事。因為《立法院議事規則》第二十九條明白規定:「登記發言之委員,經主席唱名三次仍不在場者,視為棄權」。同時,本會期總質詢在行政院長陳建仁提出施政報告後、進行質詢前,也曾向院會宣告「依登記順序輪到質詢的委員如不在場,以放棄質詢論;採用聯合質詢者,其中質詢委員如不在場,也以放棄質詢論」。再者,被宣告棄權的不僅有民進黨,也有國民黨的立委。
凡此種種,充分顯示韓國瑜的處置非但依法有據,而且一視同仁,民進黨對他的批評顯然站不住腳;更何況針對「錯失的詢答時間希望能有所補救」的訴求,他也願意協助,儘速邀請三個黨團總召,尋求妥善處理方式,足見韓國瑜並不是得理不饒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民進黨立委和側翼團體還不斷抨擊韓國瑜,徒然只自曝其短。
自從二0一六年蔡英文上台後,以往慓悍無比的民進黨立委,不只對政府部門監督制衡的力量大幅消減,為民喉舌、反映民意的功能也越來越薄弱;除了表決時為民進黨政府護航,就是以多數霸凌在野黨,不管食安問題、環保問題或能源問題,都是站在主流民意的對立面;非但看不到他們為老百姓看緊荷包,反而還不時發現部分圍事、喬事、跟利益團體掛勾的案例。這一屆立委選舉民進黨之所以大挫,顯然就與此有關。
照理講,本屆的民進黨立委應該在國會裡善盡職責,但從一個多月的表現看來,顯然還沒有記取教訓。以蘇丹紅事件為例,少數民進黨立委固然砲轟食藥署長失職,但對系統性食安事件層出不窮,衛福部應負的責任,民進黨團仍然避重就輕,不肯深究到底,對陳建仁與衛福部長薛瑞元也不敢嚴厲譴責。試問,攸關全民的食安問題,立委竟是如此把關的嗎?
再以總質詢為例,立委每會期只有一次機會,理當藉此反映民意、要求政府儘快解決民怨,滿足人民需求,可是過去八個會期,民進黨立委總質詢改為書面質詢或自行縮短質詢時間的人比比皆是,這不僅是有虧職守,簡直就是「揮刀自宮」。如今,新的國會,民進黨立委依然有許多人如此,根本就不重視總質詢,民進黨團竟然還攻擊韓國瑜「沒收質詢權」,試問,究竟是誰不把總質詢當一回事?
更諷刺的是,民進黨立委還把箭頭指向韓國瑜,認為韓國瑜應該依循慣例,當點名不到就該休息,等立委到了再恢復質詢。乍聽之下,似乎有理。問題是,以往國會之所以為人詬病,就因為有許多陋習,主持院會的院長不願嚴格依法行事就是其中之一。如今韓國瑜反其道而行,正是整頓國會的開始,標榜「國會改革」的民進黨團卻砲火猛轟,試問,這是什麼道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