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批1624亂花預算 史觀錯亂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三十一日表示,文化部為慶祝台南建城四百週年,耗費鉅資集結國內戲曲大咖演出歌仔音樂劇《1624》,內容爭議多,花費更有層層貓膩,八千多萬元的預算編列未經正式程序,又採用限制性招標,規避監督的意圖太明顯。

陳學聖表示,《1624》耗資超過八千六百萬元兩天就燒完。這種天價的藝文開銷,理應經過詳細的規劃與嚴謹的預算編列、審查;但翻遍文化部及傳藝中心的預算書,卻找不到這筆預算科目,極度懷疑是臨時動支預備金或各單位湊出來,沒有按規定編列,更沒經國會審查。

陳學聖質疑,本案採限制性招標,由高雄愛樂文化基金會執行。文化部的理由是「經評估國內具相關執行能力的單位並進行意願探詢後,國家兩廳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意願不高,高雄巿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有承作意願」。

陳學聖認為,這筆龐大預算演出,為何兩個文化部下屬、有實力的公家單位竟敢對長官表示「興趣缺缺」,然後直接跳到私人單位。若屬實,衛武營、兩廳院總監完全沒有承擔能力,乾脆下台。

陳學聖說,學界、藝文界對高雄愛樂早傳出諸多差評。攤開費用支出項目,很多業務可以用公開招標方式進行卻採限制性招標,文化部長史哲在立院答詢時還強辯,限制性招標並非不公開。

陳學聖更為表演者叫屈,他們是全劇的核心,但酬勞加起來竟不到七百萬元,未及總經費的十分之一,優秀演員竟成了跑龍套角色。反觀負責執行的高雄愛樂文化基金會及夢中人文創公司,卻各領了超過三千萬元打理周邊事務。

陳學聖更痛批,1624年的「慶祝」,就有史觀錯亂的問題。該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南建城,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被殖民統治;被殖民者竟然耗費大量公帑大肆慶祝,真不知台灣的「主體性」何在?

陳學聖說,《1624》戲裡日本與荷蘭衝突的「濱田彌兵衛」事件當中,牽涉到十六名新港人。他們提供台灣的資訊給日本,因而被學者質疑為「史上第一樁賣台事件」;但劇中卻強調這是台灣首次登上國際舞台,背後是台灣任列強宰割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