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香山濕地 賞蟹好去處

 成群的短趾和尚蟹。    (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中秋連假何處去?到新竹香山濕地賞蟹步道來場生態之旅吧!香山濕地是北台灣面積最大的海岸型濕地,生態復育有成,蟹類數量年年攀升,其中弧邊招潮蟹幼蟹呈現特殊的「Tiffany藍」,讓人驚艷,市長林智堅歡迎大家遊訪香山濕地賞蟹步道、南港賞鳥小徑及海山漁港海堤步道,飽覽夕陽與豐富的生態景致。  市府產發處十三日指出,香山濕地位於海岸線內凹區域,竹市沒有高山,平緩水流將泥沙沖積成大片泥灘地,漲退潮帶來豐富有機質,十分適合蟹類棲息,香山賞蟹步道是絕佳的生態教育觀察區,大約退潮後一至二小時最適合觀察,欣賞弧邊招潮蟹、清白招潮蟹、萬歲大眼蟹等蟹類「吃土」的可愛畫面。  弧邊招潮蟹又名弧邊管招潮蟹,被譽為「顏色最美」的蟹類,幼時呈現「Tiffany藍」,成蟹螯上帶有渲染的紅色,背甲有網狀紋,顏色特殊遠遠就能看到,屬於賞蟹步道上體型較大的種類;台灣招潮蟹又稱台灣旱招潮蟹,背甲是較深的藍褐色,螯指則像一把雪白色的大剪刀,相當醒目。 弧邊招潮蟹幼蟹呈現特殊的「Tiffany藍」,讓人驚艷。(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清白招潮蟹又稱乳白南方招潮蟹,身軀全白,雄蟹有一隻比身體還巨大的螯,聚集時有如沙地上舖了白點地毯,非常容易觀察到;萬歲大眼蟹身上覆著軟泥,不仔細觀察很容易忽略牠們,兩隻大螯很短、像捏著的手指,雄蟹會挺立揮舞雙螯再快速放下,就像高呼「萬歲!」。  短指和尚蟹得名於藍紫色圓球狀的甲殼,就像顆和尚頭,牠能直行,退潮時可觀察到數量龐大的蟹群像急行軍般前進,所以又稱兵蟹,遠看成群蟹群相當顯眼。 新竹市政府製作尋找螃蟹好朋友賞蟹小指南,讓民眾印下來方便攜帶,上面有香山濕地常見物種的可愛插畫和簡介,讓小朋友可以一一勾選找到的生物,歡迎大家趁中秋連假來賞蟹步道,按圖索驥找出可愛的螃蟹。

Read More

苗致民國中社區共讀站 獲優選

 致民國中社區共讀站得獎,由教育部長潘文忠(中)頒給致民國中校長郭家豪(右四)。 (記者葉蒼秀翻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教育部一0八年首度舉辦「最美共讀站」評選,全台六十七間設有社區共讀站學校參賽,苗栗縣立致民國中社區共讀站(喜閱磚園)脫穎而出獲優選,十一日由教育部潘文忠部長頒贈獎牌及獎金圖書經費二十萬元。  潘文忠部長表示,前瞻計畫投入新台幣八點二億元,四年計畫共七四九校建置學校社區共讀站,希望學校成為社區的文化中心,每到假期時,全家都能一起到學校的共讀站閱讀,培養一0八課綱最重視的核心素養。  致民國中「喜閱磚園」原屬老舊教室,整修後,共讀站整體建築以「紅磚、木頭、黑鐵」打造簡單溫馨的輕工業風,建構一個兼具在地特色及時尚的社區共讀站。  由兩間教室打通的空間,規劃「新書展示架」、「主題書展區」、「服務檯及理書區」、「多功能閱讀區」、「小組討論區」、「吧台閱讀區」等區域,擁有時尚舒適的空間,每日師生、社區民眾或訪客總是絡繹不絕。

Read More

苗有機米評鑑 苑裡包辦前三

苗縣有機稻米評鑑比賽頒獎合影。 (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苗栗縣政府為振興苗縣有機稻米產業,首次辦理苗縣跨鄉鎮稻米評鑑比賽,有機米組評鑑,由苗縣稻米種植最大面積的苑裡鎮囊括前三名,第一名為劉麟協、第二名張景浩及第三名的李正明,並將由這三名代表苗縣參與全國稻米評鑑比賽。  「有機農業」是一種較不汙染環境,不破壞生態,並能提供消費者健康與安全農產品的生產方式。也就是在耕種的時候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生長調節劑、基因改造生物等。  縣長徐耀昌於頒獎時表示,目前苗栗縣有機稻米共計一七八公頃,分布在苑裡鎮、西湖鄉、後龍鎮、通霄鎮、造橋鄉、公館鄉、銅鑼鄉及三灣鄉等八個鄉鎮,未來縣府仍將持續加強有機農業輔導,使其發展更臻完善,讓每個國人都認識苗栗有機稻米、有機產業。  有機農產品是必須先經過驗證之後再給予認證。驗證的過程,短期作物驗證二年(蔬果類),長期作物三年(果樹類),第一年通過驗證後,屬於轉型期,經過前述期限後,才是屬於有機。

Read More

點亮十三層遺址 中秋金夜太美

 ↑新北市瑞芳區「水湳洞選煉廠(十三層)遺址」昨晚點燈,透過燈光藝術重現昔日十三層礦業城鎮的黃金風。    (新北市府文化局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瑞芳區「水湳洞選煉廠(十三層)遺址」十三日晚七時由新北市政府、基隆市政府、台電公司及中華文化總會共同舉辦「點亮十三層」點燈儀式,透過燈光藝術重現昔日十三層遺址作為台灣重要礦業城鎮的黃金風華,也照亮中秋連假。  點燈儀式並邀請優人神鼓《光明海島》表演,透過火祭祈福、鼓聲、武術、原住民歌聲傳唱及舞蹈等,象徵光的力量;點燈後十三層在燈光藝術下,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立即呈現另類的浪漫夜景。  「水湳洞選煉廠遺址」位於新北市瑞芳區,民國九十六年正式公告登錄為新北市歷史建築,並正名為「水湳洞選煉廠」;遺址為日治時期因應挖掘銅礦而留下的建築,因地面建築共十三層,被當年的礦工和居民稱之為「十三層」,是新北市相當珍貴之礦業遺跡。  為重現「十三層」的黃金山城風貌,活化文化資產,「點亮十三層」為台電公司「新北金瓜石第一期」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去年五月經新北市公共藝術審議會通過。由台電公司邀請國際照明藝術大師周鍊、藝術家何采柔合作,依十三層遺址特色設計不同亮度的琥珀色柔和燈光照亮建築。  新北市副市長吳明機表示,新北市府作為共同主辦單位,投入大量時間、資源與心力,前置籌備階段包括公共藝術審議、文化資產及汙染防治計畫審查,而在活動準備階段,交通疏運、安全維護及環境清潔等挑戰甚鉅,透過多次跨局處會議及現場會勘,確保活動諸多細節,讓民眾可以在中秋連續假期,盡情觀賞水湳洞地區夜晚之美。  文化局表示,民眾除觀賞十三層點燈,十三日至十五日連續三天,黃金博物館於遊客服務中心前廣場推出「金夜太美」系列活動,是黃金博物館開館十五年來,首次開放夜間戶外體驗活動,每日下午五時至晚間八時三十分,點亮全新打造的浪漫燈光、搭配販售在地特色風情創意料理與文創商品市集,十四日(今天)現場還有Big Apple搖擺舞團。歡迎民眾前來體驗水金九地區夜晚的美麗,盡享博物館夏末的夜間戶外氛圍。

Read More

碧潭新亮點!幾米超級月亮點燈

 幾米「月亮忘記了」創作,十五米的飄浮月亮昨天在碧潭風景區正式點燈。(新北市政府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碧潭有新亮點!著名繪本畫家幾米「月亮忘記了」創作,十五米的飄浮月亮十三日晚上在碧潭風景區點燈,漂浮在新店溪水面的超級月亮,透過地景藝術加上夜間燈光秀,相當吸睛,展期直到十一月十三日,為期六十天。  月亮是幾米作品裡經常出現的元素,象徵著溫暖、呵護與守望,幾米的「月亮忘記了」繪本今年正好滿二十週年,全球發行超過十二種語言版本。  市長侯友宜昨出席啟用儀式時指出,幾米的「月亮忘記了」創作於九二一大地震前夕,書出版後便療癒了許多孤單、傷痛的心靈,這期間許多人經歷了生命中沉重的傷痛,卻也看到社會上的善與愛,及勇敢,新店區公所將這樣的意念呈現於新店的碧潭中,藉由幾米「月亮忘記了」繪本中的形象與碧潭溪面自然景觀,重新創造、牽引人們心中的溫暖記憶。 此次幾米團隊打造十五米的飄浮月亮於碧潭風景區展出,月亮陪伴小男孩散發靜謐與美好的溫暖光輝,與碧潭自然山水結合,轉化為動人心弦的地景藝術,透過幾米傳達溫暖意涵的作品,點亮觀賞者的心靈。 幾米超級月亮在白天與夜晚都可以欣賞到不同景致,白天可看見小男孩與月亮相依偎的俏皮模樣,成為新北市打卡新亮點,帶出截然不同的碧潭風情;夜晚則可看見雙月相互輝映,散發撫慰人心的光芒,歡迎大家與朋友、家人一同享受這美好的夜風與月色。

Read More

野柳假日活蟹市集盛大開張

 新北市野柳「假日活蟹市集」昨日開賣首日,吸引許多民眾開心採買剛上岸生鮮海鮮。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又到秋季品蟹季節,新北市萬里蟹將漸進入盛產期,野柳「假日活蟹市集」十三日開張,適逢中秋連假首日吸引許多遊客大排長龍採買最新鮮、最道地的萬里蟹,許多饕客更是現場快炒大快朵頤、吃得津津樂道。  全台最大萬里蟹捕蟹港就位於新北淡水、石門富基及野柳龜吼漁市,萬里蟹盛產期間,九月到十一月的例假日,由在地漁會螃蟹產銷班及捕蟹船主所組成的「中華漁業漁船協會」(在地簡稱螃蟹協會)將推出「假日活蟹市集」。  其中野柳「假日活蟹市集」於中秋連假首日(十三日)上午十一時開市,吸引民眾及遊客湧至採買最新鮮、最道地的萬里蟹,漁市市場內外熱鬧強強滾。現場還有專人代客烹煮服務,讓民眾可現買現吃,體驗萬里蟹剛上岸的鮮美滋味。  萬里捕蟹漁民的太座們美麗的漁村媽媽為迎接產季到來,特地推出一百份二斤三九九元的限定活蟹福袋,其中有八份只要八元的超殺福袋。下午二時開放排隊,人龍有近百公尺,三時準點福袋開賣很快被搶購一空,前三十名搶購民眾還獲贈一瓶知名調味TABASCO綠色辣椒汁。  新北市野柳「假日活蟹市集」昨日開賣首日,湧至大批人潮排隊搶購活蟹福袋。 (記者吳瀛洲攝) 農業局長李玟表示,「假日活蟹市集」將持續至十二月一日的每一例假日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天候不佳或賣完就會提早收工),民眾除可親自挑選剛上岸的螃蟹,還有機會可看到捕蟹船進港卸貨的過程,並現挑現撈萬里蟹,代客蒸煮現買現吃,享受萬里蟹第一手的鮮美幸福滋味。  另石門富基魚市在中秋三天連假亦推出「秋節饗宴來送桌」,消費者只要在海鮮直銷區消費滿三千元並至餐廳區代客料理,就能獲得抽獎,有機會抽中一整桌的全餐海鮮料理(一人抽獎、十人共享),每天限量三桌,三天共九桌要送出去,其他獎項還有民宿禮券、龍蝦、石斑等,歡迎遊客各地饕客到富基魚市消費。

Read More

烏來覽勝大橋通車 光雕吸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烏來覽勝大橋中秋節連假首日傍晚五時三十分,由市長侯友宜主持「中秋覽月光雕水霧秀暨覽勝大橋通車典禮」,並為大橋光雕點燈;隨後侯友宜與烏來耆老、居民等攜手走過舊橋進行巡禮及為新橋祈福,宣布覽勝大橋正式通車啟用。  侯友宜強調,覽勝大橋是促進烏來經濟發展與觀光的重要建設,改建後除可強化防洪保護能力,更可融合地方風貌、促進觀光效益。  覽勝大橋通車典禮由著名吉他手謝宗霖、王薰希、泰雅族舞蹈團體金拿善載歌載舞為精彩活動揭開活動序幕;接著市長侯友宜和在場來賓一起倒數計時點亮覽勝大橋上繽紛亮麗、五光十色的光雕水霧,照亮烏來夜空。  侯友宜指出,新建覽勝大橋在中秋節前夕順利完工,不僅能增加夜間光雕水幕,另結合當地風光水色,讓整體烏來夜晚顯現獨特之美,並希望進一步帶動烏來地區夜間觀光。  通車典禮前,侯友宜昨日下午特別前往蘇迪勒及杜鵑颱風期間崩塌,並修復完成的烏來環山路(北一0七─一線)及情人步道(北一0七線)巡視復原後現況,並聽取市府工務局養處簡報。  侯友宜也關心一旁瀑布區及台車通往雲仙樂園環山路商家和民眾,專程前到致意並與遊客們話家常寒暄,問候中秋佳節愉快。

Read More

打擊空汙 北市將增百台感測器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北市府環保局為維護市區空氣品質,有效打擊空汙排放,將在今年底前完成增設一百台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並將布設在燒烤餐飲、露天燃燒、砂石棧場與水泥預拌廠等空汙熱區,廿四小時進行監測,化被動為主動進行空汙稽查。  環保局表示,為改善空品,一0七年已就屢遭檢舉餐飲業及較易塵土飛揚的營建工地等處所設置廿台微型空品感測器,透過物聯網即時傳送當地空品數據至監測平台,全天候掌握監測點空氣品質,因成效良好,今年特向環保署爭取經費,將增設至一百台,擴大布建於較常遭反映排放空汙處所,包含市民大道燒烤業群聚地、關渡平原與社子島一帶經常發生露天燃燒垃圾區域內之代清除業者停車場,以及作業過程中較易塵土飛揚之營建工地、營建混合物分類場、土資場及水泥預拌廠周邊,全天候監控當地空氣品質變化情形。  環保局指出,以往先由民眾檢舉再現場稽查方式,現已可透過布建空品感測器成為感測物聯網,主動針對懸浮微粒、揮發性有機物等項目進行監測,隨時掌握汙染熱區空品狀況,是空汙防制新利器。只要監測數值達到預設警戒值,系統會立即示警,並由廿四小時輪值的稽查人員及時前往查察,一旦查獲具體汙染事實,即依法告發處罰並要求立即改善,讓任意排放空汙者無所遁形。

Read More

惜食 新北製作月餅炒飯料理

 新北市府環保局為宣導民眾惜食不浪費觀念,透過錄制「月餅炒飯」影片呼籲民眾惜食減少廚餘。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歡度中秋佳節,新北市府為環保局、衛生局、農業局及交通局長擔任「行」男大主廚,透過月餅炒飯趣味PK賽影片,充分運用冰箱剩下的食材搭配中秋月餅製作出一到美味的暗黑料理「月餅炒飯」,藉以呼籲民眾惜食不浪費,減少廚餘。  環保局長劉和然表示,中秋節不免會收到月餅禮盒,吃不完的月餅放到過期就可惜了,這次該局同仁在網路上發現流傳的「月餅炒飯」食譜,恰好拿來和民眾宣導實踐惜食不浪費的精神,因此舉辦「行」男大主廚活動,邀請衛生局、農業局及交通局長一起來參與拍攝宣導影片。  影片並邀請網紅清潔隊員許美麗擔任大廚,並由「新北i環保」小編徐維擔任主持人,示範月餅炒飯的作法;並以環保局及衛生局組成「保生隊」,交通局及農業局組成「交農隊」,分組展開飯PK大賽;錄影過程爆笑不斷,局長們深藏不露,各個都是自帶效果的綜藝咖。  環保局特別請來三名挑嘴的直屬隊同仁進行評比,最後交農隊的「咖哩月餅炒飯」獲得評審青睞,擊敗保生隊的「烏魚子月餅炒飯」。  劉和然呼籲民眾月餅吃不完可做成炒飯,不僅惜食不浪費,減少廚餘愛地球,也宣導中秋送禮不過度包裝。衛生局長陳潤秋則表示,月餅炒飯十分美味,但熱量也很高,提醒大家中秋節飲食有度,並多攝取沙拉及青菜以平均營養。

Read More

北市設智慧停車區 前10分鐘免費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台北市停車管理工程處十六日起規劃中正區、大安區二千二百三十七格收費汽車格位為智慧停車收費區,區內停車格可享前十分鐘免費的推廣優惠。  停管處表示,中正、大安區智慧停車收費道路範圍包括辛亥路以北,忠孝東路及信義路以南,羅斯福路及中山南路以東,杭州南路、復興南路及新生南路以西。  停管處指出,路邊智慧停車收費區的收費格位佈設車輛感測設施,可偵測車輛入停及駛離時間,現場並搭配開單員輸入車輛基本資料開立智慧化停車繳費通知單。民眾如收到智慧化停車繳費通知單,駛離車格十分鐘後即可使用手機掃描智慧化停車繳費通知單上的QR-CODE查詢停車資訊並可用智慧支付立即繳費,今年十二月卅 一日前使用智慧支付更可享九折優惠。  習慣使用現金繳費的民眾,可至四大超商多媒體機輸入車號查詢及列印繳費資訊,再持單至櫃檯繳費,已綁定銀行、電信業者代扣繳之民眾,無須重新申請,停車資訊亦可透過掃描QR-CODE查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