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吳家華提醒癌友,使用在皮膚的標靶藥物會產生副作用,平時可 以多觀察自己膚質狀態。(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0歲黃姓婦人2年前確診轉移性肺腺癌,之後接受口服標靶藥物,結果黃婆婆開始出現紅疹,起初不以為意,但紅疹漸漸蔓延到胸下、骨盆和大腿,就醫才知道是藥物副作用引起。醫師指出,高達7成病患在使用標靶藥物後會產生皮膚副作用,建議要留意加強皮膚保濕、養成防曬、避免外來刺激和過度清潔。
台中醫院皮膚科醫師吳家華指出,檢查後發現婦人是因標靶藥物治療引起「乾燥性皮膚炎」,開立藥膏並叮嚀勤擦乳液後,婦人狀況大幅改善,但仍留下褐色般的色素沉澱。
吳家華說,有些標靶藥物屬於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抑制劑,可以藉由抑制腫瘤細胞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而達到抑制腫瘤細胞增生的目的,但人體的皮膚角質細胞及其毛囊、皮脂腺也會受到影響,甚至高達7成病患會產生副作用,包括丘疹膿庖樣出疹、皮膚乾燥、皮膚搔癢、甲溝炎、睫毛粗長症等等。
癌標靶的皮膚用藥,外在反應時間不一,持續時間長短也不同,除了少數嚴重患者必須暫停藥物,多數患者經過數月治療後,就會漸趨穩定。另外,在使用藥物治療前,須加強皮膚保溼、養成防曬習慣,避免外來刺激及過度清潔,並時時觀察膚況。
吳家華提醒,標靶治療是目前癌症治療的趨勢,新藥陸續被研發上市,對病患是一大福音,卻也伴隨相關皮膚副作用,雖然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但卻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及繼續使用藥物的意願,一旦開始出現副作用等相關症狀,可立即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