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市鄰里公園兒童遊戲場老舊,全市國小遊戲場改善完成後將開放民眾使用。 (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教育部補助基隆市公立國小兒童遊戲場改善計畫三千九百萬元,分三個年度執行,市議員建議借鏡中正公園兒童遊戲場參與式工作坊模式,空間解放、參與設計,具統合力,導入社區規畫師,而不是用專家去「綁」,讓孩子選擇他們要的,也希望能開放民眾使用,彌補鄰里公園遊具損壞與不足,教育處長林祝里承諾未來完工,課餘一定開放給民眾使用。
教育部一次核定補助基隆市公立國小兒童遊戲場改善計畫三千九百萬元,分兩年核撥,市議會要求一定要有特色且安全。
市議員王醒之建議,教育處為此特別成立兒童遊戲場輔導工作坊,輔導各校針對遊戲場進行改善,可以借重都發處推動社規師方案,有空間解放與參與式設計導入經驗,在八堵、暖暖及尚仁國小都可以看到社區結合學校推動社造的成果,否則安全與遊具特色就會在天枰上的兩端,如何調和鼎鼐,發展出既務實又可往前操作的方案。
陳薇仲說,國小學生是最主要使用者,可以透過工作坊或不同形式,把學生需求納進設計,都發處已有參與式設計經驗,遊戲場設計除了安全以外,不再是大人的眼光;相信國小的小朋友不一定可以說出來他們要什麼,但可以實際肢體經驗試玩方式納進來。
秦鉦及連恩典都提醒注意材質設計,要考慮到基隆的天氣,曾經有學校做了樹屋,三年之後就毀了,因為樹屋大部分用木頭材質,又是在樹下,日曬更少,基隆多雨潮濕長青苔易滑,學校沒有人力去清理,就禁止小朋友去玩,長此惡性循環,所以,設計要考量材質才能用得久,而剛完工的四維公園草皮生靜電也是案例。
呂美玲認為要讓孩子選擇他們所要的,愈自然愈好,設計要具統合力,不是用專家去「綁」人家。
林旻勳建議各校兒童遊戲設施完成後,應開放當地民眾使用,多一個遊玩空間,以彌補鄰里公園遊具不足或是損壞等缺失。
教育處長林祝里承諾,基隆土地有限,無法每一區都有特色遊具及兒童遊戲場,因此,未來完工一定開放給民眾使用,包括上課前、放學後及假日。
未來學校兒童遊戲場會朝共融式規畫,符合安全兼具特色,導入使用者需求,前置作業分兩梯辦理工作坊,第一梯次已經八月下旬辦完,也實地到外縣市非常有特色的兒童遊戲場參訪,邀請結合社區有經驗的尚仁國小及外縣市學校來分享,藉此開啟基隆市學校對於兒童遊戲場不一樣的想像空間。